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乙肝患者必查项目清单:除了两对半这些检查也不能少

2025-08-29 09:17:42 香格里拉市人民医院 熊继福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全球有数亿人受其困扰。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定期检查不仅是监测病情的“晴雨表”,更是调整治疗方案、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关键手段。许多人知道乙肝检查需要查“两对半”(乙肝五项),但仅靠这一项远远不够。

  一、乙肝五项(两对半)

  乙肝五项是乙肝检查的基础项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这五项指标能明确回答三个问题: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病毒复制是否活跃、是否具备免疫力。

  乙肝五项的组合模式还能提示病情阶段。如“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阳性)通常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则可能处于病毒低复制状态,但需结合其他检查判断肝脏是否受损。

  二、肝功能检查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负责代谢、解毒、合成蛋白质等功能。肝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能直观反映肝脏是否“罢工”或“受伤”。

  转氨酶(ALT、AST):堪称肝脏的“报警器”。当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数值升高。轻度升高可能由疲劳、饮酒引起,但持续升高往往提示肝炎活动。

  胆红素(TBil、DBil):若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血液中胆红素会堆积,导致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升高,可能提示肝炎、胆道梗阻或溶血性疾病。

  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b):白蛋白由肝脏合成,若长期降低,可能提示肝硬化导致肝脏合成功能下降;球蛋白升高则可能与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三、乙肝病毒DNA定量

  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能直接测量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数量”,是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和传染性的核心指标。这项检查对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对于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医生会根据DNA定量变化评估疗效:若治疗有效,病毒载量会逐渐下降;若持续不降或反弹,可能需调整治疗方案。

  四、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一种肿瘤标志物,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含量极低。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可能显著升高。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定期检测AFP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黄金手段”。

  需注意的是,AFP升高不一定是肝癌,妊娠、生殖细胞肿瘤或肝炎活动也可能导致其升高。因此,医生会结合肝脏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若AFP持续升高(如连续2个月超过200ng/mL),需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五、肝脏B超

  肝脏B超能直观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和血流情况,是筛查肝硬化、肝癌和脂肪肝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B超,医生可以发现肝脏是否肿大或缩小;判断是否有肝硬化(如肝脏表面凹凸不平、脾脏肿大);筛查肝脏占位性病变(如肿瘤、囊肿);评估门静脉宽度(门静脉增宽可能提示门静脉高压,与肝硬化相关)。

  六、肝脏弹性检测

  传统上,判断肝硬化需通过肝穿刺活检,但这一方法有创且可能引发并发症。肝脏弹性检测(如FibroScan)通过超声波技术测量肝脏的“硬度”,能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检测结果以“kPa”为单位,数值越高,肝脏越“硬”,纤维化程度越严重。例如,正常肝脏硬度通常低于7kPa;若超过12.5kPa,提示可能已进展为肝硬化。这项检查尤其适合长期随访,能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的变化趋势。

  七、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生可能建议增加以下检查:

  血常规:长期慢性肝炎可能导致脾功能亢进,进而引起血小板、白细胞减少。

  凝血功能: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肝功能受损时可能出现凝血时间延长,提示出血风险增加。

  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整体健康状况。

  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如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NP)等,可辅助判断肝纤维化程度。

  总之,乙肝的检查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除了上述必查项目,患者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均衡饮食、定期运动。乙肝虽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科学管理和定期监测,绝大多数患者能长期保持健康,远离肝硬化和肝癌的威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