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报告单上的“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如何区分?
体检时拿到血脂报告单,上面密密麻麻的指标总让人一头雾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它们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一个被夸“好”,一个被骂“坏”?对我们的健康又有哪些影响?
一、什么是胆固醇?
很多人听到“胆固醇”就皱眉,认为它是健康的敌人,其实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物质。它就像盖房子需要的砖块——没有它,细胞无法形成完整的结构,激素(如性激素、皮质醇)无法合成,维生素D也无法从阳光中的紫外线转化而来。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肝脏这个“胆固醇工厂”,二是通过食物摄取(如动物内脏、蛋黄、海鲜)。胆固醇本身不溶于水,无法单独在血液中流动,因此需要“交通工具”——脂蛋白来运输。脂蛋白就像“胆固醇专车”,根据载客量和目的地不同,分为“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它们运载的胆固醇分别被称为“坏胆固醇”(LDL-C)和“好胆固醇”(HDL-C)。
二、什么是“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是因为它总爱干“坏事”——把胆固醇从肝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壁,尤其是冠状动脉。它的“作案过程”是这样的:LDL-C像一辆装满“胆固醇货物”的卡车,从肝脏出发,沿着血管“送货”到全身组织;如果血管内皮(血管内层的细胞)受损(比如因高血压、吸烟、高血糖),LDL-C就会趁机钻进血管壁,把胆固醇“卸”在那里;沉积的胆固醇会吸引炎症细胞聚集,引发炎症反应,逐渐形成“脂质斑块”(就像血管里的“粥状硬块”);斑块越长越大,血管腔变窄,血流受阻,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脏缺血);如果斑块破裂,还会形成血栓,彻底堵住血管,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中风)。简单来说,LDL-C是血管里的“垃圾车”,它运送的胆固醇越多,血管被堵的风险就越高。
三、什么是“好胆固醇”?
与“坏胆固醇”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因为它像血管里的“清道夫”,专门清理多余的胆固醇。HDL-C的“工作模式”是这样的:它从全身各处(包括血管壁)收集多余的胆固醇,装上自己的“车”;然后带着这些胆固醇回到肝脏,肝脏会把胆固醇分解成胆汁酸,排出体外,或者重新利用合成其他物质。HDL-C就像血管里的“回收车”,它运走的胆固醇越多,血管里残留的“垃圾”就越少,血管就越干净、越有弹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越低。
四、如何提高“好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
虽然胆固醇水平受遗传影响较大,但生活方式也能显著改变“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的比例。想降低“坏胆固醇”、提高“好胆固醇”,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调整饮食,少吃饱和脂肪(如动物油、肥肉、油炸食品)和反式脂肪(如糕点、奶茶中的植脂末),它们会升高LDL-C;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豆类、蔬菜)和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坚果、深海鱼)。二是增加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能提高HDL-C水平,降低LDL-C水平。三是戒烟限酒,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速LDL-C沉积;过量饮酒会干扰脂肪代谢,导致HDL-C下降。四是控制体重,肥胖者(尤其是腹部肥胖)的LDL-C往往偏高,HDL-C偏低,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重,能改善胆固醇水平。五是管理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影响胆固醇代谢,控制好这些疾病,有助于维持胆固醇平衡。
如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后,胆固醇水平仍不达标,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降脂药物,最常见的是他汀类药物。他汀能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从而降低LDL-C水平;部分他汀(如瑞舒伐他汀)还可能轻微升高HDL-C。
总之,“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的区分,本质上是胆固醇运输方式的差异。LDL-C像“垃圾车”,运送的胆固醇越多,血管被堵的风险越高;HDL-C像“回收车”,运走的胆固醇越多,血管越健康。理解它们的区别,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为了更科学地管理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