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慢性支气管炎:如何避免它频繁“串门”?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就像一个难缠的“老朋友”,一旦缠上就很难彻底摆脱,还会时不时地“串门”,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诸多困扰。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探究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有时伴有喘息。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多种环境因素与机体自身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关联因素有以下几种。
1.吸烟:吸烟是最为关键的环境发病因素,吸烟者患病率相较不吸烟者高出2-8倍。因为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会损害气管、支气管黏膜。
2.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像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以及室内空气污染等,一旦浓度过高或者接触时间过长,都会促使发病。
3.空气污染: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气等)能损伤气道黏膜上皮,导致纤毛清除功能降低、黏液分泌增多,从而增加细菌感染风险,推动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4.感染因素: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会对气管、支气管黏膜造成损伤并引发慢性炎症,这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其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葡萄球菌较为常见。
5.其他因素:免疫功能异常、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受刺激后气道阻力增加)、年龄增长等因素也和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发展存在关联。
6.诱发因素:寒冷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
二、避免慢性支气管炎频繁“串门”的策略
1.积极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症状,防止肺功能损伤,促进康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控制感染和止咳、祛痰,伴发喘息时应给予解痉平喘治疗。
抗感染药:有明确感染症状者,医生常依据患者所在地常见病原体选用抗生素,一般口服,病情严重时静脉给药。常用药物有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复方磺胺甲噁唑等。如果已培养出致病菌,医生会按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止咳祛痰药:常用药物有复方甘草合剂、复方氯化铵合剂、溴己新、盐酸氨溴索(如江中盐酸氨溴索颗粒)、桃金娘油。干咳为主的患者可使用镇咳药物,如右美沙芬或其合剂等。
平喘药:有气喘者可加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茶碱控释剂)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免疫调节剂: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卡介苗多糖核酸、胸腺素等。
2.远离吸烟与二手烟
戒烟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首要措施。对于吸烟者来说,戒烟的过程虽然痛苦,但却是改善呼吸道健康的关键一步。同时,要尽量避免接触二手烟,因为二手烟同样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呼吸道的危害不亚于直接吸烟。
3.改善空气质量
在室外,尽量减少在雾霾天气外出,若必须外出,应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在室内,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开窗通风,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厨房要安装有效的抽油烟机,减少油烟对呼吸道的刺激。
4.预防感染
增强自身免疫力是预防感染的根本。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在流感高发季节,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对于年龄较大或体质较弱的人群,还可以接种肺炎疫苗,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此外,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
5.合理饮食与营养
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橙子、草莓等)、蔬菜(胡萝卜、西兰花等),这些物质有助于增强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同时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食物,以维持身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慢性支气管炎虽然是个难缠的“老朋友”,但只要我们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够减少它频繁“串门”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保护呼吸系统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