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小儿高热惊厥别慌,这份急救指南请收好
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多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孩子身上,常因体温骤升(通常超过38.5℃)诱发。很多家长首次遇到孩子抽搐时会手足无措,甚至因错误处理加重风险。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就能最大程度保护孩子安全,这份指南请家长们务必收藏。
一、先分清:哪些情况是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发作时,孩子通常会出现这些典型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双眼发直、上翻或凝视,面部、四肢肌肉强直或抽动,部分孩子伴有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色及嘴唇苍白或发青,发作持续时间多在1-5分钟内,少数会超过1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高热惊厥多在发热初期(体温上升阶段)发生,并非所有发热抽搐都是高热惊厥,若孩子无发热却抽搐、抽搐时意识清醒,或发作后精神萎靡、频繁呕吐,需警惕其他严重疾病(如脑炎、癫痫),需立即就医。
二、关键3步:现场急救这样做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这是急救的核心!首先让孩子侧卧(左侧或右侧均可),头向一侧倾斜,及时擦掉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切勿强行撬开孩子嘴巴、塞入任何物品(如筷子、手指),也不要用力按压孩子舌头,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牙齿损伤、误吸甚至窒息。若孩子有松动的乳牙,需及时取出,避免脱落误吞。
(二)减少刺激,避免二次伤害
将孩子转移到安全、空旷的环境,远离桌椅、尖锐物品,防止抽搐时碰撞受伤。不要强行按压、摇晃孩子,也不要试图“掰直”抽搐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肌肉损伤。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呼喊、强光照射,减少对孩子的刺激,帮助其平稳度过发作期。
(三)记录发作细节,方便医生判断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记录发作开始时间、持续时长、抽搐部位(如全身抽动还是局部抽动)、面色变化、是否有口吐白沫等情况。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情,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尤其对首次发作或发作时间较长的孩子至关重要。
三、发作后处理:这些事必须做
监测体温,及时降温:抽搐停止后,立即用体温计测量孩子体温。若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儿童专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用药时严格按照孩子年龄、体重及药品说明书控制剂量,避免重复用药。同时可采用物理降温辅助:用温水(32-34℃)擦拭孩子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可能导致酒精中毒)、冰袋直接敷皮肤(易冻伤)。
观察精神状态,警惕异常:发作后孩子可能会短暂嗜睡,待其清醒后观察精神状态。若孩子清醒后精神良好、饮食正常、无呕吐、无再次抽搐,可继续居家观察;若出现精神萎靡、持续哭闹、频繁呕吐、剧烈头痛、肢体无力,或1小时内多次抽搐、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未停止,需立即拨打120,送医进一步检查(如血常规、脑电图、头颅CT等),排除脑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无论发作时间长短,首次发生高热惊厥的孩子都建议在24小时内就医,由医生评估惊厥原因,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若孩子有高热惊厥病史,且此次发作情况与以往相似、持续时间短、精神状态好,可在退热后再就医,但需告知医生发作细节。
四、预防大于治疗:降低惊厥风险
主动退热,控制体温:孩子发热时,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0℃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避免体温骤升。尤其对于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使用退热药,减少惊厥发作概率。
增强体质,减少感染: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感染是诱发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因)。
常备急救物品,提前学习知识:家中备好儿童退热药、体温计、温水、干净毛巾等物品,家长提前学习高热惊厥急救方法,避免突发慌乱。同时告知家中老人、保姆等共同照顾孩子的人急救要点,确保多人掌握正确处理方式。
很多家长担心高热惊厥会影响孩子智力,其实大多数单纯性高热惊厥(发作时间短、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预后良好,不会留下后遗症。家长无需过度焦虑,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急救和预防方法,在孩子需要时能冷静应对,为其健康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