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肿瘤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别让便秘成为“隐形痛苦”

2025-09-10 16:06:04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马丽佳

  在肿瘤治疗中,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是缓解中重度癌痛的“主力军”,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这类药物有一个“难缠”的副作用——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IC),发生率高达80%-100%,且多数患者在用药期间会持续存在,若不及时干预,不仅会加重身体不适,还可能影响止痛效果和治疗信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护理OIC,帮肿瘤患者减少这份“隐形痛苦”。

  一、为什么吃阿片类药物会便秘?​

  阿片类药物会作用于全身的“阿片受体”,其中肠道内的受体被激活后,会带来三个关键变化:​

  肠道蠕动变慢: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变得干硬、难以排出;​

  肠道分泌减少:肠道黏液等润滑物质分泌变少,大便更容易“卡”在肠道内;​

  排便反射减弱:大脑接收到的“排便信号”变弱,患者可能感觉不到明显便意,即便有便意也难以用力排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OIC不会像“耐药性”一样逐渐消失——很多患者以为“吃一段时间就适应了”,但实际上,只要持续服用阿片类药物,便秘风险就会一直存在,甚至可能随用药剂量增加而加重。​

  二、早识别:如何判断是否出现OIC?​

  很多肿瘤患者因身体虚弱、活动少,本身就容易有便秘倾向,加上阿片类药物的影响,更需要及时区分“普通便秘”和“OIC”,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初步判断:​

  排便频率变化:比平时排便次数减少(如平时1天1次,现在3天以上1次);​

  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呈块状、硬球状,排便时需要用力;​

  伴随症状:可能出现腹胀、腹痛、食欲下降,甚至因排便困难不敢进食。​

  如果在服用阿片类药物后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告知医生或护士,不要自行忍耐“等好转”——拖延越久,大便越干硬,后续处理会更困难。​

  三、科学护理:从“预防”到“干预”,分步骤应对​

  OIC的护理核心是“预防优先、综合干预”,不要等到便秘严重了才想起处理,从开始服用阿片类药物时就应做好以下措施:​

  (一)基础护理:调整生活习惯,减少便秘诱因​

  饮食:多吃“通便组合”​

  保证“膳食纤维+水分”充足:每天摄入膳食纤维(如燕麦、芹菜、菠菜、苹果、香蕉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增加——突然大量吃粗纤维可能加重腹胀;​

  多喝水:每天喝1500-2000ml温水,避免喝浓茶、咖啡;​

  适当吃“润滑食物”:如酸奶(含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蜂蜜水(温和通便,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核桃、芝麻等(含油脂,帮助软化大便)。​

  活动:能动就动,促进肠道蠕动​

  避免长期卧床:即使身体虚弱,也建议每天在床边或室内缓慢行走2-3次,每次10-15分钟;卧床患者:可在护士指导下做“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每次5-10分钟,每天2次,帮助肠道蠕动。​

  排便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

  固定排便时间:每天早上起床后或饭后1小时(此时肠道蠕动较活跃),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坐在马桶上(或床边便椅)等待5-10分钟,培养排便反射;​

  排便时不“分心”:不要看手机、看书,集中注意力,避免排便时间过长(超过10分钟还没排出就先起来,避免肛门周围充血)。​

  (二)药物干预:遵医嘱用“通便药”,别自行停药或加量​

  如果通过生活习惯调整后,便秘仍未改善,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预防性通便药”,核心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联合用药更有效”,常见药物类型有:​

  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聚乙二醇——通过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吸收水分、软化大便,适合轻中度便秘,副作用较少;​

  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比沙可啶——刺激肠道蠕动,起效较快,但不建议长期单独使用,需遵医嘱短期使用;​

  润滑性泻药:如开塞露、液体石蜡——直接润滑肠道和大便,适合大便干硬、卡在肛门附近的情况,使用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肛门;​

  新型靶向药物:如甲基纳曲酮——专门针对OIC,不影响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适合常规泻药无效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特别提醒:所有通便药都需“遵医嘱使用”——不要因为“觉得没效果”就自行加量,也不要因为“排便正常了”就突然停药,调整剂量或停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三)特殊情况处理:出现这些问题,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说明便秘可能已经比较严重,需立即联系医护人员:​

  3天以上未排便,且腹胀、腹痛明显;排便时出现便血(可能是肛门裂伤或痔疮出血);​

  恶心、呕吐(可能是大便堵塞肠道,导致肠道梗阻);服用通便药后仍无改善,或出现头晕、乏力(可能因长期便秘导致食欲差、营养不良)。​

  四、避坑指南:这些“误区”别踩!​

  在OIC护理中,很多患者和家属容易犯以下错误,反而加重便秘:​

  误区1:“便秘忍忍就过去了,不影响止痛”​

  长期便秘会导致腹胀、腹痛,反而会加重身体不适感,甚至让患者因害怕排便而减少进食,影响营养摄入,间接降低对癌痛的耐受度。​

  误区2:“吃泻药会依赖,能不吃就不吃”​

  OIC的核心原因是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而非“肠道依赖泻药”。遵医嘱使用通便药是“对症治疗”,比“硬忍”导致便秘加重更安全。​

  误区3:“只吃粗纤维,不用多喝水”​

  膳食纤维需要吸收水分才能膨胀、软化大便,如果只吃粗纤维不喝水,反而会让大便更干硬,像“干柴”一样难以排出。​

  误区4:“排便困难就用力挣”​

  肿瘤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或痔疮,用力排便可能导致肛门裂伤、出血,甚至诱发血压骤升,增加心血管风险。排便困难时可先用开塞露润滑,或咨询医生调整通便方案。​

  五、OIC可防可治,别让它影响治疗信心​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虽然常见,但并非“无法解决”。只要从用药初期就做好饮食、活动、排便习惯的调整,再配合医生的科学用药指导,就能有效减少便秘带来的痛苦。

  最后想对肿瘤患者说:面对癌痛和药物副作用,不必独自承受——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你的不适,他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好好吃饭、适度活动、规律排便,才能更有体力面对治疗,拥抱更好的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