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那些事

2024-05-06 11:57:25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何丹端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多的人群喜欢吃辛辣、油腻、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导致胃肠压力增加,易诱发诸多胃肠病症,也导致了消化科日常就诊群体的增多。据数据调查显示,前来就诊的群体中,以胃炎最为常见,慢性胃炎可以大体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得了后应该怎么办?为此,本文就以科普的方式,向大家讲述有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又称“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常见类型,属于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复发率较高,是影响患者消化系统,乃至身体健康的常见病症之一。其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简单来讲,就好比胃内“缺水”了,因为胃内的腺体是分泌胃液的,而腺体萎缩后,其分泌的胃液的能力也降低了,就导致胃内没有胃液的滋养,导致“缺水”,就像皮肤缺水产生皱纹一样,这就导致了胃部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因素以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主,其次,饮食习惯、长期吸烟、生活压力、情绪、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高危致病因素。该疾病的病情进展与胃癌的发生相关,目前临床尚无确切药物能够根治,只能是对症治疗。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据调查数据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中年以上的群体多见,病程长。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典型临床症状,除此之外,可伴有食欲不振、反酸、嗳气、嘈杂、恶心、口苦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见消瘦、贫血、舌炎等。受病情的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精神状态,影响生活质量。但也有部分群体,在患病后,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光靠临床表现不能作为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依据。如病情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可能会降低健康水平,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三、如何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

  目前临床主要依靠内镜检查、胃黏膜组织学检查为主要的诊断依据,以后者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四、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后应该如何治疗?

  饮食治疗是必要的举措。一旦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后,需要立即调整饮食结构,并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确保每日规律饮食,部分患者根据病情可以少食多餐,多摄入维生素、优质蛋白以及膳食纤维,并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限制糖分和盐分的摄入,减少红肉、腌制、油炸、熏烤等食物的摄入量,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主,降低胃肠压力。

  如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HP正规根除治疗,确保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疗程,治疗结束后复查幽门螺旋杆菌,尽量一次根除,后续定期随访。

  五、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否有癌变的可能?如何随访?

  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几率。因此,在积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随访是十分重要的。在随访的过程中,需要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进行病理检查,必要时还需要结合染色放大或染色内镜检查,以精准地对胃黏膜的微结构和微血管进行分析及进行靶向活检,从而精准地判断病情。对于不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2年行胃镜和病理随访1次,有中、重度萎缩或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每1年左右随访1次,对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但无可视性病变者,随访间隔为6-12个月;若存在可视性病灶,需根据胃镜及临床情况将随访间隔缩短至6个月一次,或直接行内镜下切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结合家族史等病史,必要时可行胃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

  所以一旦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我们就需要定期的随访,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情况,早期发现病变,但也不需要过度紧张。

  六、日常如何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

  (1)注意调整日常的饮食结构,多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减少食用辛辣、生冷、油腻食物的次数,尤其是要减少食用烧烤、腌制等食物类型的次数;每餐不可过饱、不可过饥,饮食规律,降低胃肠压力;禁烟酒,避免长期饮用浓茶、咖啡等,以免损伤胃黏膜,增加胃肠的患病率,尤其是对于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而言,更需要注意。

  (2)稳定自身的情绪,学会情绪的调节,需要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放松身心,发泄不良情绪,避免伤肝、伤胃。

  (3)定期体检,增加胃镜检查项目,尽早诊治,需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

  温馨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至肠化,再发展至癌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早期的癌变可以借助胃镜切除,术后恢复快,不影响生活,不要过度担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