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骨水泥注入,让被压扁的椎体重新站起来

2025-09-12 09:54:52 浙江省武义县第二人民医院 黄胜

  想象一下,你的脊柱就像一座由多个“小房子”堆叠而成的高塔,这些“小房子”就是椎体。当椎体因各种原因被“压扁”,导致腰背剧痛、身高变矮甚至脊柱变形时,该怎么办?有一种神奇的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能通过注入“骨水泥”,让被压扁的椎体重新“站起来”,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什么是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均为微创手术,二者在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将专用导管精准置入病变椎体。其中,PVP直接注入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骨水泥,PKP则先利用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后再注入骨水泥。这种被称为“液体钢筋”的骨水泥注入椎体后迅速固化,通过填充骨折间隙、限制骨折端微动,减少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显著缓解患者腰部及胸背部疼痛;同时凭借固化后的支撑力增强椎体强度与稳定性,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变形,维持脊柱正常生理结构,帮助患者恢复椎体部分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二、哪些人适合做这种手术?

  这种手术主要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约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患有骨质疏松症,而这些患者往往因为轻微的外力,如咳嗽、弯腰捡东西,就导致椎体骨折,疼痛难忍。

  此外,对于部分椎体肿瘤(如椎体血管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引起的椎体破坏,经皮椎体成形术也能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比如,李先生被诊断出椎体血管瘤,椎体出现溶骨性破坏,疼痛使他无法正常活动。通过PKP手术,不仅缓解了疼痛,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肿瘤对椎体的进一步破坏。

  但如果椎体骨折合并有神经损伤、椎体严重感染等情况,则不适合该手术,具体还需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进行评估。

  三、手术是如何操作的?

  手术时,患者通常采取俯卧位,在局部麻醉下,医生借助X线、CT等影像设备,准确找到病变椎体。然后,用一根很细的穿刺针经皮肤穿刺进入椎体,这一过程就像精准的“穿针引线”,医生需要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确保穿刺路径的准确性。

  PVP手术直接通过穿刺针注入骨水泥;PKP手术则先放入可扩张的球囊,将球囊充气扩张,使压缩的椎体尽量恢复高度,形成一个空腔,再抽出球囊,注入骨水泥。在注入骨水泥的过程中,医生会密切观察骨水泥的分布和弥散情况,确保其均匀填充椎体,同时避免渗漏。整个手术过程一般在1小时左右,创伤小,仅有一个针眼大小的伤口,术后恢复也相对较快。

  四、这种手术有哪些优势和风险?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优势十分显著。首先,它能快速缓解疼痛,多数患者在术后数小时内疼痛就能明显减轻;其次,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大大减少了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此外,还能增强椎体强度,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和变形。

  当然,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骨水泥注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水泥渗漏,若渗漏到椎管内,可能压迫神经,导致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还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感染等。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生经验的积累,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手术前,医生会详细评估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尽可能降低风险。例如,通过改进骨水泥的配方,使其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凝固时间可控性;在手术操作中,采用更精准的穿刺技术和影像监测手段,实时观察骨水泥的分布,有效减少渗漏风险。

  五、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术后患者需佩戴腰围1-3个月(具体依病情调整),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与重体力劳动,日常活动保持正确姿势,防止腰部过度弯曲扭转。饮食上多摄入牛奶、鸡蛋等富含钙、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助力骨质恢复。同时,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通过X线、CT检查骨水泥位置与椎体愈合情况,结合骨密度检测调整治疗康复方案。

  经皮椎体成形术为患者带来新希望,可有效缓解疼痛、提升生活质量。但手术适用性需专业医生评估,若身边有人受椎体疾病困扰,不妨了解这种微创治疗方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