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走进精神分裂症的真实世界
某些人耳边会响起根本不存在的声音,像是陌生人在耳边低语、指责等。他们也会坚信周围的人都在密谋伤害自己,哪怕亲友们的关切,在他们眼中也藏着满满的恶意。这些经历看似离奇,却并非虚构的恐怖故事,而是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在面对的真实世界。
一、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长久以来,精神分裂症被大众误解较多,很多人将其与“多重人格”混为一谈,认为患者会在不同人格间切换。也有人觉得患者疯癫,行为不可理喻。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大约每300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在一生中出现这种疾病,其通常在青壮年时期出现,患者可能毫无预兆地突然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等症状,原本开朗外向的人可能变得沉默寡言。这些症状的出现并非患者故意导致,其根源在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导致感知系统出现错乱。
二、精神分裂症有哪些信号?
幻听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患者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是评论、命令,也可能是激烈的争吵。其像是四面八方,墙壁、电器,甚至空气本身都可能成为声音的源头。有一位患者曾因听到上帝命令他跳楼而险些死亡。这类危险的指令随时可能让患者陷入绝境,因此一旦出现必须立即就医干预。
妄想让患者的认知与现实严重脱节,被害妄想者会觉得食物被下毒、手机被监听,时刻处于警惕和恐惧之中;关系妄想者会认为新闻报道、电视剧剧情都在暗示自己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这些思维不受控制地在脑海中出现,难以用正常的逻辑去解释。
患者会突然变得面无表情,对亲友的生死离别无动于衷。然而在某些看似不合适的场景下,他们却会突然发笑或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看到悲剧新闻时突然大笑,这种情感与情境的割裂,常常被周围人误解为冷漠。但实际上这是疾病导致的情感调节机制失灵,患者内心也充满了痛苦。
有些患者会在公共场合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如突然脱衣、自言自语,或长时间保持奇怪的姿势。另一些患者则完全封闭自己,拒绝进食、洗澡,甚至卧床数月,对外界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这些极端行为背后,是患者对失控感知的绝望挣扎,他们试图通过这些方式来应对内心的恐惧。
三、如何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药物能够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显著减少幻觉、妄想等症状。虽然药物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嗜睡、体重增加等,但现代新型药物已经大幅降低了这些困扰。为此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即使症状消失也不可擅自停药,要定期复诊调整剂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同时记录药物反应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不适感。
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区分现实与幻觉,当患者听到你该自杀的声音时,治疗师会引导他们思考这个声音真的关心我吗?如果是朋友,会这样说吗?等等,而通过反复练习,患者能够逐渐削弱幻觉的影响力,重建正确的认知体系。
家属的陪伴和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极为关键,为此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减少噪音刺激,保持规律的作息。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说“都是假的”这种否定性的话语,而是说我理解这让你很害怕,给予他们理解和安慰。
四、患者如何与精神分裂症共处?
当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情绪波动、拒绝服药等情况时,可能是疾病复发的征兆。患者可以制作一张应急卡片,上面写上常用药物名称及剂量、主治医生联系方式、自我安抚技巧等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患者也可以加入患者互助小组,与同路人分享经验,能够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在互助小组中,患者可以互相鼓励、支持,共同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康复不是回到患病前的状态,而是学会与症状共处。他们可以通过绘画、写作表达无法言说的感受,通过运动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培养需要专注力的爱好来转移注意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精神分裂症可以被治疗,但这需要患者以及家属的共同努力。当我们以更包容的心态看待这种疾病,当患者不再因羞愧而隐藏症状,那时每个患者都将消除自身的症状,进而拥抱美好的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