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如何判断关节损伤是否需要手术?

2025-09-29 09:14:08 甘肃省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田宏涛

  关节损伤几乎所有人都会遇到,年轻人可能会因为运动扭伤,办公族可能会因为久坐而关节劳损,中老年人往往伴随有退行性病变。当关节出了问题,很多人都会先反应:“是不是得动手术?”其实手术并非关节损伤唯一的解决方案,也不一定要出问题了就马上选择手术。是否手术,关键在于损伤的性质、严重程度和个人生活需求。

  一、关节损伤的多样性

  关节不只是两个骨头连在一起,还包括软骨、韧带、半月板、滑膜和周围肌肉群。结构受损,会引起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比如:

  膝盖韧带拉伤,多见于踢球或打篮球时的意外;

  扭转动作过猛常致半月板损伤;

  软骨磨损,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这些情况看起来都是关节损伤,但对人体的影响却大不相同。轻微拉伤和严重韧带断裂的处理方式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二、不一定要“动刀”的情况

  大部分轻中度的关节损伤,其实不需要马上做手术。常见的处理方式是休息、物理康复与药物治疗。比如:

  韧带只是拉伤,没有断裂,可以用支具固定,进行康复训练恢复;

  半月板有轻微裂缝,但是关节还很稳定,也可以通过锻炼肌肉力量来代偿。

  关节软骨轻度磨损,一般控制体重、改善运动方式即可,不需要直接换关节。

  也就是说,如果关节能够稳定完成日常活动,损伤没有严重到不能动的程度,医生就会选择保守治疗。这样做的好处是风险小、恢复快,能避免手术二次伤害。

  三、手术更合适的时机

  第一,关节的稳定性完全丧失。比如说膝盖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走路时膝盖打软、容易“脱空”,这种单靠锻炼很难恢复正常稳定性的。

  第二,损伤影响了基本生活。如果半月板碎裂卡在关节里,导致关节经常卡住、不能弯曲,甚至上下楼梯都很困难,保守治疗的效果就不好。

  第三,保守治疗长时间没有见效。有些人在康复训练了几个月之后,关节仍然肿胀,疼痛感依然严重,这时医生才会建议做手术。

  关节结构严重破坏。像严重的骨折、关节面塌陷,已经不能靠自然恢复了。这种情况往往就是手术的“硬指标”。

  四、手术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人们认为手术做完了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其实并不是这样。手术只能帮你达到结构的统一,功能的恢复主要依赖于手术的康复。像膝关节韧带修复术之后,如果不做康复训练,肌力就没办法恢复好,关节会出现松动。像关节置换手术,虽然疼痛可以减轻,但是病人还得学着怎样运动,要防止过度使用。手术只是康复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灵丹妙药”。有良好的术后康复意识,往往就决定了手术效果能保持多久。

  五、每个人的选择不同

  是否需要手术,还要看个人生活方式和需求。职业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断裂,虽然可以正常走路,但为了重回赛场,他一定得做手术。一个平日活动量不大又没有经常运动的上班族,如果只是一时上楼下楼膝盖不稳,选择保守治疗会更适合些。同样的伤,到了不同人身上,选择可能不一样。医疗的目标不在于“做得多漂亮”,而在于“让你回到你想要的生活状态”。

  六、医生和患者要共同决定

  手术要不要做,医生一句话就了的事。医生会结合影像学检查、关节的功能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目标等来进行综合评判。比如医生可能会说:你的半月板上有些裂口。只希望恢复正常的上下班,康复的治疗就足够;如果还想继续打球,可能就要手术了。这时候,患者就要和医生说清楚:我要恢复到什么程度?我能够接受多长的恢复期?我愿意承受多大的手术风险?而问题的答案才成为最终决策的关键因素。

  总之,关节损伤是否需要手术并没有标准答案。真正要关注的,是伤情的程度、恢复的可能性以及患者本人的生活需求。手术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灵丹妙药,只是一种治疗方式。要使关节重新“返老还童”,科学的康复方法,合理的运动习惯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长久保护关节的根本。

  当遇到关节损伤时,你也可以不要一听“手术”就紧张,也不要轻信“保守治疗一定能好”。冷静地评估,和医生交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做决定,才是对自己最负责的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