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慢阻肺患者居家护理:做好这5件事,减少急性发作

2025-10-10 10:10:37 邯郸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 杨淑红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常伴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病情易反复。急性发作会加重症状,导致肺功能下降,甚至引发呼吸衰竭。对患者而言,科学的居家护理是减少急性发作、稳定病情的关键,做好以下5件事,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降低疾病风险。

  一、严格戒烟+避开“呼吸杀手”,筑牢肺部“防护墙”

  吸烟是慢阻肺的首要致病因素,也是急性发作的“头号元凶”。尼古丁和焦油会持续损伤气道黏膜,加重气道狭窄与炎症,即便少量吸烟或接触二手烟,也可能刺激肺部,导致咳嗽、气短加剧。因此,患者必须彻底戒烟,同时要求家人不在家中吸烟,避免二手烟暴露。

  空气中的污染物同样威胁肺部健康。雾霾、沙尘天应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出门需佩戴N95口罩;家中避免用煤炉、炭火等易产生烟尘的取暖方式,厨房要装强吸力油烟机,减少油烟刺激;宠物毛发、粉尘、花粉等过敏原可能诱发气道痉挛,需定期清洁家居,每周用吸尘器清扫地面、擦拭家具,不在卧室摆放毛绒玩具、鲜花等易积尘或致敏物品。

  二、科学排痰+正确吸氧,保持呼吸“通畅度”

  痰液堵塞气道加重气短和感染风险,长期卧床或体弱者排痰困难,需科学辅助排痰:每日饮1500-2000ml温水稀释痰液,用“有效咳嗽法”轻咳痰出。居家氧疗患者应正确使用氧气机,遵循低流量、低浓度原则,每日吸氧15小时以上,定期清洁氧气机部件以防感染。

  三、坚持呼吸训练+适度运动,增强肺部“战斗力”

  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会导致患者呼吸肌力量减弱、肺功能下降,进而加重气短症状。因此,患者需坚持呼吸训练与适度运动,增强肺部功能。

  呼吸训练可选择“缩唇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缩唇呼吸法:用鼻子缓慢吸气,再将嘴唇缩成口哨状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每天练习3-4次,每次10-15分钟,能维持气道通畅,减少呼气时气道塌陷;腹式呼吸法:平躺或坐姿,双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部,吸气时腹部鼓起、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凹陷,每天练习2-3次,每次5-10分钟,可增强膈肌力量,提升呼吸效率。

  运动需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温和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呼吸操等,避免剧烈运动。初期从每天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与强度,以运动后无明显气短、乏力为宜。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加剧,应立即停止休息,切勿勉强。

  四、合理饮食+规律作息,打好身体“基础仗”

  慢阻肺患者因呼吸耗能增加,易出现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合理饮食至关重要。饮食需遵循“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原则,多吃鸡蛋、牛奶、瘦肉、鱼肉等优质蛋白,补充身体能量;同时摄入菠菜、西兰花、苹果、梨等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增强免疫力,预防便秘(便秘时腹压增加,可能加重气短)。

  需避免吃辛辣、油腻、过甜食物,这类食物可能刺激气道,加重咳嗽、咳痰;同时限制盐分摄入,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防止水肿加重心脏负担。此外,规律作息不可或缺,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防止免疫力下降增加急性发作风险。

  五、密切监测+及时就医,守住病情“预警线”

  患者居家需密切监测病情,注意“预警信号”,异常及时就医。记录咳嗽、咳痰情况及气短程度。出现加重症状、脓性痰液、发热、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立即就医。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用药,勿自行更改。

  慢阻肺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居家护理是重要环节。只要患者及家属坚持做好以上5件事,就能有效减少急性发作,稳定病情,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与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