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骨折后的康复期如何规划?
经历过一次创伤性骨折的人就会明白,比受了伤那一刻的疼痛更加漫长且考验耐力的,是接下来的康复过程。骨头断裂就像是一堵墙忽然倒下了,医师们所做的固定和手术就是把砖头重新放回原位,而康复期就像是在慢慢等待水泥变干,让这堵墙再重新立起来。如果在这个阶段安排得好,身体就会慢慢变得灵活有力量;如果在这个阶段过于心急或者粗心大意,就可能会留下隐患,甚至再次受伤。
康复的第一步就是静养。骨折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医生会用石膏、钢板或外固定架将骨头固定起来。这个时候,身体最需要的便是安静,让骨头有时间慢慢愈合。有人会迫不及待地开始活动,想要尽快恢复,这就像水泥还没有干时就踩上去,只会留下一道道裂痕。这个时期需要的更多是等待,而不是冒险。至于吃的东西,也不必过于复杂,只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钙及维生素,给身体修复提供原料就好。
骨头慢慢长好了,医生就让你动起来,这个时候既兴奋又害怕,重新站起来,迈开腿,多痛快,可是连走路都觉得生疏,有点疼。关键不在于快慢,而在于慢慢来,就像把身体当作一架重新调音的钢琴,每个音键都要慢慢试,太快用力就会走调。康复训练通常从最简单的肌肉收缩开始,躺在床上轻轻动动脚踝,慢慢试着站起来,再试着走几步,然后试着负重,试着做一些功能性的动作。每一步都是在跟身体谈条件,既要让身体记住原来的动作,又不能给身体施加太大的压力。
康复的过程中,心理状态也很重要。很多人会紧张,怕自己以后落下毛病。其实骨头的自愈能力挺强的,绝大多数时候跟着医生的指导走,恢复状况都会还不错。真正要改变的,大概就是人的态度。康复不是一条直线,更像一条弯弯的山路,有时候顺溜,有时候会碰到小坎。接纳这种起伏,不因一时的不舒服就灰心丧气,也不因短期的进展就大意轻敌,这是整个旅程的一部分。
关键的一点是,康复不是等着就好,而是要参与进去。很多医生和康复师会说,适当的运动和训练比光靠吃药好。就拿后期训练来说吧,可以加入平衡练习和力量训练,这样能让身体重新找到稳定的感觉。就像一棵曾经被风吹过的树,如果它的枝条不再长出新的枝芽,就很难再恢复原来的样子。积极地参与进来,让身体慢慢地找回自信,这才是真正地走出伤痛。
骨折彻底好起来时,人们就会感叹身体的力气。康复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把骨头黏合起来,而是让人重新相信自己的身体。一次骨折或许只是短暂地打断了生活的节奏,但是康复的过程却是重新认识身体的一次机会,它告诉我们耐心、坚持和照顾自己。这些比急切的欲望更能塑造一个健康的身体。当你能够自由地行走、奔跑,甚至重新投入生活时,你会发现,这段康复的旅程,既是一种磨炼,也是一次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