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护理:止血是第一要务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创伤总是不期而至,无论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还是日常磕碰导致的出血,都可能因处理不当而危及生命。《创伤救治高级生命支持(ATLS)指南》明确指出,出血是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正确地进行止血处理,是创伤护理的第一要务,也是院前创伤护理的重中之重。
一、出血创伤的严峻形势与止血的关键意义
创伤,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500万人死于创伤,其中因出血未得到及时控制导致的死亡占比高达30%-40%。在我国,创伤同样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交通、建筑等行业,创伤事故频发。
出血,是创伤后最直接且危险的状况。当人体大血管破裂时,每分钟失血可达200-500毫升,若5分钟内不能有效止血,患者就可能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失血性休克会导致全身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在创伤发生后的“黄金时间”内进行有效止血,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二、直接压迫止血:院前创伤护理的核心措施
在众多止血方法中,直接压迫止血是院前创伤护理的首选和核心措施。《中国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诊治指南》明确推荐,对于体表出血,应立即用干净布料直接压迫止血。这一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能快速掌握并实施。
直接压迫止血的原理是通过外力作用,阻断破损血管的出血点,减少出血量。具体操作时,首先要迅速寻找干净的布料,如干净的毛巾、衣物、纱布等。若现场没有干净布料,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使用相对干净的物品。然后,将布料折叠成适当大小,覆盖在出血伤口上,用手掌或手指直接用力按压。按压时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压力,避免时松时紧。一般来说,按压时间需持续5-15分钟,直至出血停止。
在按压过程中,还需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出血量较大,单纯按压无法止血,可在按压的基础上,将受伤部位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出血。同时,要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因紧张、焦虑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出血。
三、院前创伤护理: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院前创伤护理是创伤救治体系的重要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救护车到达前的这段时间,有效的院前创伤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经过正确院前止血处理的患者,其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未进行处理的患者。
院前创伤护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后续专业救治赢得时间,让患者送医后生命体征更稳定,便于开展手术止血、输血等全面治疗,还能减轻痛苦、稳定情绪。
当前,我国院前创伤护理挑战重重:公众急救知识匮乏,面对出血创伤常无法正确止血;急救资源分布不均,偏远地区救护车抵达慢,加剧患者风险。所以,普及急救知识、完善急救体系是提升院前创伤护理水平的重点。
四、普及急救知识,共筑生命防线
为了提高全民应对出血创伤的能力,普及急救知识势在必行。政府、医疗机构、学校、社区等应共同发力,通过举办急救培训课程、开展线上科普宣传等多种方式,向公众传授直接压迫止血等创伤急救技能。
在急救培训中,不仅要讲解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如何寻找合适的布料、如何正确按压,通过反复练习,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熟练操作。此外,还应向公众普及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如避免盲目移动伤员、防止伤口感染等。
除了普及急救知识,家庭和公共场所也应配备必要的急救用品。如家庭可准备急救箱,内含纱布、绷带、消毒棉球等物品;学校、商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急救包,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培训。
五、结语
创伤护理,止血是第一要务。在面对出血创伤时,立即用干净布料直接压迫止血这一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院前创伤护理作为创伤救治的“第一战场”,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普及急救知识、完善急救体系,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在意外发生时,为伤者争取宝贵的生存机会。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用知识和技能,为生命筑起坚实的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