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泌尿系结石
一、定义
通俗地说,泌尿系结石就是泌尿系统里长了“石头”。我们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这些结石是在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因浓度过高而结晶、沉积形成的固体块状物。
二、症状
结石的大小、形状和所在位置不同,症状差异很大。有些小结石可能毫无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但当结石引起梗阻时,典型症状包括:
1.剧烈疼痛(肾绞痛):这是最典型的症状。腰部或侧腹部突然发生的、难以忍受的阵发性刀割样剧痛、绞痛,疼痛常向下腹部、大腿内侧放射,疼痛难忍、坐立不安、满床打滚。
2.血尿:肉眼可见的红色或洗肉水样尿(肉眼血尿),或仅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红细胞(镜下血尿)。
3.恶心、呕吐:由于剧痛和肾脏与胃肠的神经反射所致。
4.尿频、尿急、尿痛:当结石位于膀胱或刺激到膀胱、尿道时,会出现类似尿路感染的症状。
5.排尿困难或中断:结石堵塞尿道,可能导致尿流变细、分叉,甚至完全排不出尿(急性尿潴留)。
6.发热与寒战:最严重,此时已合并感染,可能发展为肾脓肿或败血症,需要立即就医。
三、发病因素
结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心是尿液中成石物质浓度过高,而抑制结石形成的物质减少。
1.代谢因素(最主要):
高钙尿症:尿液中钙含量过高,易形成草酸钙结石(最常见,占80%以上)。高草酸尿症:摄入过多草酸含量高的食物。高尿酸血症:尿酸过高易形成尿酸结石。胱氨酸尿症:一种遗传性疾病,导致胱氨酸结石。
2.生活习惯:
饮水不足:是导致结石的首要生活习惯因素。尿量少,尿液浓缩,矿物质易结晶。
饮食不当:
高嘌呤饮食(动物内脏、海鲜)→尿酸结石。高草酸饮食(菠菜、苋菜、花生、浓茶)→草酸钙结石。高盐(钠)饮食:钠会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导致尿钙升高。过量摄入动物蛋白:增加尿钙、草酸和尿酸排泄。
3.解剖结构异常: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马蹄肾、前列腺增生等,导致尿流不畅,易于结石形成和滞留。
4.尿路感染:某些细菌能分解尿素,使尿液碱化,易形成磷酸铵镁结石(感染性结石)。
5.其他因素:气候(炎热地区出汗多,尿液浓缩)、职业(久坐、高温作业)、家族史等。
四、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位置、成分以及是否引起梗阻和感染。
1.保守治疗(期待疗法):适用于直径<0.6cm、表面光滑、未引起严重梗阻和感染的小结石。多喝水: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2500ml以上。适度运动:如跳绳、跑步、上下楼梯,利用重力促进结石排出。药物: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输尿管,帮助排石;止痛药缓解疼痛。
2.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适用于直径0.6-2.0cm的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原理:在B超或X线定位下,用高能冲击波从体外聚焦于结石,将其震碎,然后随尿液排出。优点:非侵入性,无需住院。缺点:较大或较硬的结石可能一次无法打碎,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3.微创手术治疗:
输尿管镜碎石术(URS):通过尿道插入纤细的输尿管镜,直达输尿管或肾脏,用激光等设备将结石粉碎并取出。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及部分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在腰部打一个约1厘米的小通道,建立从皮肤到肾脏的通道,通过肾镜将肾内的大结石(通常>2.0cm)或复杂结石击碎并取出。这是治疗大结石的“王牌”技术。
五、预防
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很高,5年内可达50%。因此,预防至关重要。
1.大量饮水(最核心、最经济):保证每日尿量>2000ml。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清亮淡黄色,均匀饮水,全天都要补充,睡前和起床后喝一杯水尤为重要。
2.合理饮食(根据结石成分调整):
对所有结石患者通用。限盐:每日钠摄入量<2.3g;限制动物蛋白:适量摄入,避免过量。
草酸钙结石患者: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苋菜、甜菜、杏仁、花生、浓茶、巧克力;正常摄入钙质,无需严格限钙,但避免过量补钙,饮食中的钙能在肠道与草酸结合,减少草酸吸收,建议通过奶制品、豆制品等食物补钙。
尿酸结石患者: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啤酒;碱化尿液,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服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避免长期憋尿。
4.定期复查:即使结石已排出或取出,也应定期(如每半年到一年)复查B超,监测有无新结石形成。
六、总结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痊愈。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预防和管理疾病,预防需切记:多喝水、管住嘴、常复查。一旦出现可疑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