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康复科普:中风偏瘫,早康复早治疗

2025-11-10 09:05:33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周静

  “中风后半边身子动不了,是不是这辈子都站不起来了?”很多中风偏瘫患者会陷入绝望。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超200万,70%-80%会留下不同程度偏瘫,如手臂抬不起、走路画圈、说话不清等。但中风偏瘫并非“绝症”,早康复、早治疗是减少残疾、回归正常生活的关键。今天带大家读懂中风偏瘫康复逻辑,避开认知误区。

  一、搞懂中风偏瘫并非“突然瘫痪”,警惕这些信号

  中风(医学称“脑卒中”)是大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脑损伤,偏瘫是其最常见后遗症,大脑控制肢体运动区域受损,会出现一侧身体无力、无法活动情况。

  1.中风偏瘫“预警信号”:记住“FAST”原则  中风发作急,偏瘫症状常突然出现,发现以下信号立即就医:F(Face面部),微笑时嘴角向一侧歪斜,一侧眼睛闭不上;A(Arm手臂),双手平举,一侧手臂快速下垂,握不住东西;S(Speech言语),说话含糊不清,别人听不懂,或自己说不出话;T(Time时间),出现以上任何症状,立即拨打120,记录发病时间(对治疗至关重要)。如有人早上起床右手抬不起、说话结巴,这是典型中风信号,及时送医可减少脑损伤,为康复打基础。

  2.中风偏瘫“高危因素”:这些习惯会“加速”风险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中风“三大元凶”,此外,长期吸烟、酗酒、肥胖、久坐不动,都会增加中风偏瘫风险。如有人高血压多年不控制,情绪激动时血压飙升,可能引发脑出血致偏瘫。

  二、关键认知:中风偏瘫康复,“黄金时间”别错过

  很多患者及家属误以为“中风后要卧床休息,等病情稳定再康复”,这其实是大错特错——中风偏瘫康复有“黄金时间”,越早介入效果越好。

  1.康复开始的“最佳时机”  缺血性中风(血管堵塞):病情稳定后48小时即可开始轻度康复(如被动活动关节); 出血性中风(血管破裂):需等待血肿吸收、病情稳定(通常1-2周后),再逐步开展康复。简单说,只要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血压、心率)稳定,就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开始康复训练,比如住院期间由康复师帮助活动瘫痪肢体,避免肌肉萎缩。

  2.早康复的“3大好处”,别等残疾再后悔  减少肌肉萎缩:中风后瘫痪肢体长期不动,肌肉会快速萎缩(1周内就可能出现),早活动能保持肌肉力量;促进神经修复:大脑有“可塑性”,早期康复训练能刺激未受损的神经细胞,代偿受损区域功能(比如让左手“帮忙”训练右手的神经通路);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易引发肺炎、深静脉血栓(腿肿)、压疮,早康复能减少这些风险。

  临床数据显示:中风后1-3个月内开始康复,60%的患者能恢复独立行走;若错过黄金期,恢复率会大幅下降,甚至可能终身依赖他人照顾。

  三、实用康复方法:从“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

  中风偏瘫康复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分阶段开展:

  1.早期(卧床期):以“被动活动”为主  患者无法自主活动,需家属或康复师协助做“被动训练”,包括每天活动瘫痪侧肩、肘等关节10-15次防僵硬,睡觉时在瘫痪侧肢体下垫枕头防变形。

  2.中期(恢复期):练“主动能力”,逐步独立  病情稳定后训练主动动作,如用健侧手带动瘫痪手抓握、腿部床边训练,先在家人搀扶下坐立,再练单腿站立,初期用助行器行走,康复师指导正确姿势。

  3.后期(回归期):练“生活技能”,重返日常  重点训练吃饭等生活能力,可用改良工具,若一侧肢体不便,可训练另一侧代偿。

  四、重要提醒:康复路上,这3个误区要避开

  1.误区1:“练得越累越好”  过度训练会致肌肉疲劳、关节损伤,正确做法是每次训练20-30分钟,每天2-3次,以不疲劳为度。

  2.误区2:“只练瘫痪侧,忽视健侧”  健侧肢体训练能促进大脑双侧神经联动,加速康复。

  3.误区3:“放弃康复,依赖家人”  中风康复是长期过程,可能需3-6个月甚至更久才有明显效果,家属要鼓励,患者要保持耐心。

  五、最后想说:中风偏瘫不可怕,早康复就能早逆袭

  中风是“转折点”,很多患者通过早期规范康复可重新走路、回归生活。关键是抓住黄金康复期,科学训练、坚持不放弃。可把这些知识分享给中风偏瘫患者,助其重拾信心,摆脱后遗症困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