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何时该用退烧药?
“孩子半夜发烧到38.5℃,要不要喂退烧药?”每当孩子发烧,家长们总会被一连串的疑问裹挟着焦虑,在“用药”与“不用药”之间反复纠结。事实上,发烧本身并非疾病,而是孩子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正常反应,但当发烧影响到孩子的舒适度或存在潜在风险时,退烧药就成了必要的辅助手段。
一、孩子发烧到多少度该用退烧药?
关于体温阈值,家长最熟悉的说法是“38.5℃”,但这个数字并非绝对标准,而是需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精神状态、基础疾病综合判断。
1.按年龄划分
3个月以内的婴儿不建议自行使用退烧药,这个阶段的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发烧可能是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的信号,即使体温仅38℃,也应立即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用药及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3-6个月的宝宝,以“38.5℃”为参考,但更看重精神状态。如果宝宝体温达到38.5℃,但吃奶正常、哭闹有回应、能短暂玩耍,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减少衣物、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观察1-2小时;若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烦躁不安、拒绝进食、嗜睡等情况,再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的孩子,可灵活参考“38.5℃”,同时结合舒适度。若孩子体温38.5℃但精神饱满,能正常玩玩具、吃饭,可暂时不用药;若体温未到38.5℃,但已出现明显不适(如头痛、肌肉酸痛、烦躁哭闹、无法入睡),也可提前使用退烧药缓解症状。此时可选药物除了对乙酰氨基酚,还可使用布洛芬(需注意适用年龄和剂量)。
2.特殊情况
有些孩子即使体温未达常规阈值,也需要及时用药,主要包括两类情况:一是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热性惊厥多发生在半岁至5岁的孩子中,若孩子曾有过惊厥发作,尤其是体温快速上升时发作,建议在体温达到38℃时就及时使用退烧药,同时密切观察,避免体温骤升诱发惊厥。但需注意,退烧药不能完全预防惊厥,若孩子出现抽搐,应立即侧卧、清理口鼻分泌物,及时就医。二是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患有心脏病、肺病、肾病、免疫系统疾病(如川崎病)的孩子,发烧可能加重基础疾病负担,需在医生指导下确定用药时机,通常会比健康孩子的阈值更低,避免因体温升高引发并发症。
二、儿童退烧药,认准这两种
目前国际公认的儿童安全退烧药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家长无需追求“进口药”或“新药”,关键是选对成分、用对剂量。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退烧强度相对温和,通常在用药后30-60分钟起效。它的肝损伤风险较低,但过量服用会对肝脏造成伤害,且不建议用于处于脱水状态的孩子。布洛芬则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退烧强度比对乙酰氨基酚稍强,起效时间相对慢一些,一般在用药后1-2小时发挥作用。使用布洛芬时需注意,它可能会引起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脱水或患有哮喘的患儿应谨慎使用。简单来说,3-6个月的宝宝只能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的孩子可根据情况选择,若发烧伴随明显疼痛,布洛芬的镇痛效果更优;若孩子有胃肠道敏感,对乙酰氨基酚更温和。两者不可同时服用,也不建议交替服用(需医生指导)。
三、何时必须就医
虽然大多数孩子发烧是普通感冒、流感等自限性疾病引起的,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带孩子就医:年龄过小或体温过高,3个月以内婴儿体温≥38℃;任何年龄段孩子体温≥40℃,且用退烧药后无明显缓解。发烧持续时间过长,6个月以下婴儿发烧超过24小时;半岁至2岁儿童发烧超过48小时;2岁以上儿童发烧超过72小时。伴随“危险症状”,如精神萎靡、抽搐、呼吸困难、喘息、剧烈呕吐、腹泻等。此外,患有心脏病、肺病、肾病、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的孩子,发烧后无论体温多少,都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总之,孩子发烧是成长过程中常见的挑战,家长不必过度焦虑,也不能掉以轻心。结合孩子的年龄、精神状态和具体情况理性判断,才能既保护孩子的免疫系统,又避免发烧带来的不适与风险。当不确定如何处理时,及时咨询医生,永远是最安全的选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