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房颤:心脏健康的双重“隐形杀手”
心脏疾病中,冠心病与房颤如同“老搭档”,常合并出现,特别随着年龄增长,冠心病患者出现房颤的概率会明显升高。这两种病凑在一起,不仅让病情变得更复杂,也给治疗出了难题。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揭开这对“隐形杀手”的神秘面纱,带你读懂心脏的双重危机与防护之道。
一、冠心病与房颤存在何种区别?房颤是不是冠心病引起的?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堵塞造成心肌缺氧缺血引起,患病后会产生胸闷、心绞痛、心悸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随病情发展,可能引起急性心衰、室颤、恶性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后果。
房颤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特殊类型,年龄越高,该病患病率越高。对于房颤患者而言,心房每分钟会颤动几百次,造成原有规律收缩异常,心室舒张期血流灌注量降低,影响左心功能,但经由代偿机制,尚可满足生理需求。血栓形成是房颤的主要危害,脱落的血栓随时可能引起脑栓塞。
房颤与冠心病间存在紧密联系,冠状动脉狭窄、闭塞会造成心房供血量下降,诱使心房肌细胞坏死,形成纤维化瘢痕,造成心脏电活动紊乱,诱发房颤。此外,高血糖、高血压等也是诱发房颤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长期慢性高血压,会造成左心房增大,左房内压力不断升高,诱发房颤。因此,高血糖、高血压、冠心病相互影响,上述因素均可诱发或促使房颤疾病进展。
二、冠心病+房颤患者该如何治疗?
冠心病与房颤均存在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所以血栓管理是治疗的关键。但因冠心病、房颤疾病的血栓形成机制存在差异,因此抗栓策略也存在差异。对于房颤患者,主要凭借口服抗凝药预防血栓,冠心病则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两种药物作用不同,无法互相替代。与此同时,在疾病治疗中,医师还会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降压、降脂、降糖、抗心律失常等药物,以保证整体治疗效果。
当前,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用微创疗法对冠心病并房颤患者进行治疗,如左心耳封堵术,在左心耳用小型封堵器堵住,预防左心耳中形成血栓,降低全身性栓塞、缺血性脑卒中的形成风险。
三、生活中如何预防、管理疾病?
面对冠心病与房颤的双重威胁,科学的防治策略是降低风险的关键,核心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全程管理”。
(一)定期筛查
对于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人群、高血脂患者、长期饮酒吸烟者等高危群体,需定期接受心电图检查,必要时接受心脏超声、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特别是伴随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的群体,更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二)管好基础疾病
冠心病、房颤的诱发因素众多,因此,在疾病防治中,需加强对各诱因的控制,从源头预防疾病。如对于高血压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以免血压波动对心脏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冠心病患者,要按时按量用药,改善心肌供血情况,减少心肌缺血对心脏产生的影响,降低房颤风险;对于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需做好自身血脂、血糖的控制工作,以免血脂、血糖波动致使心脏血管受损。
(三)强化生活管理
生活方式调整在疾病防治中存在重要作用,因此,需牢记以下几点:
1.烟酒要节制
戒烟是硬性要求,烟草会直接损伤血管和心肌;
酒精易打乱心肌电节律,尽量少喝,高危人群建议不喝。
2.强化饮食与体重管理
少吃高糖、高盐以及高脂食物,多进食新鲜蔬果和优质蛋白。
做好体重的控制工作,BMI控制在18.5-24之间,以免肥胖造成心脏负担加重。
3.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规律作息不熬夜,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做好自身的情绪调节工作,尽量避免精神长期维持紧绷状态。
适度运动,选择强度较低的运动,如太极拳、快步走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别久坐,也别剧烈运动。
冠心病与房颤是危及心脏健康的“两大杀手”,二者关系密切,且存在巨大的危害性,但并非不可防治。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定期筛查,严格遵循医嘱接受专业治疗,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即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危害性,保护心脏健康。记住,心脏健康需长期守护,早筛早治是关键,科学管理是保障,让我们共同远离这对“隐形杀手”的威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