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护好关节不“疼”行
随着年龄增长,不少中老年人会被关节疼痛、僵硬困扰,上下楼梯举步维艰,晨起活动时关节“咔咔”作响,这很可能是骨关节炎找上门了。作为中老年人高发的退行性关节疾病,骨关节炎常累及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科学护理干预的核心在于控制体重、合理运动,搭配正确的日常养护,能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认识骨关节炎:不是缺钙那么简单
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炎,并非单纯的骨骼病变,而是关节软骨磨损、滑膜炎症、骨质增生等多种因素引发的综合问题。膝关节和髋关节作为人体主要承重关节,长期承受身体重量和日常活动的冲击,是最易受累的部位。
中老年人患病后,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很多人误以为这是缺钙导致的,盲目补钙却收效甚微。事实上,骨关节炎的本质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就像机器零件用久了会磨损一样,需要的是科学的“保养”而非单纯的“进补”。
核心护理一:控制体重,给关节“减负”
额外的负荷会加速关节软骨磨损,加重疼痛和炎症。因此,控制体重是骨关节炎患者护理的首要任务。
合理饮食:减少高油、高糖、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的摄入,既能控制体重,又能为关节软骨修复提供营养。
循序渐进:避免快速减重,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肌肉量减少,反而降低关节的稳定性。
定期监测:每周固定时间称重,根据体重变化调整饮食方案,避免体重反弹。对于体重超标严重的患者,即使只是减轻5%-10%的体重,也能显著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核心护理二:合理运动,让关节“动”起来
很多骨关节炎患者因疼痛而不敢运动,殊不知长期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反而加重病情。合理的运动能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促进关节液循环,延缓软骨退化,但关键在于选对运动、掌握方法。
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对关节冲击小,能有效锻炼心肺功能,同时增强肌肉力量。其中,游泳是最理想的运动,水的浮力可减轻关节负重,避免运动损伤。
关节功能锻炼:膝关节患者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仰卧时将腿伸直抬高30°,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髋关节患者可进行蚌式开合训练,侧卧时双腿弯曲,上方膝盖像蚌壳一样开合,增强臀部肌肉力量,稳定髋关节。
避免高危运动:严禁进行爬山、爬楼梯、深蹲、跳跃等对关节冲击力大的运动,这些运动可能直接损伤关节软骨。
控制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关节无明显疼痛、肿胀为宜,若运动后疼痛持续超过1小时,说明强度过大,需减少运动量。
日常护理:细节决定关节健康
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关节受凉,夏季空调房内穿长裤或护膝,冬季及时增添衣物,寒冷会加重关节疼痛和僵硬。
改变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久坐时每隔30分钟起身活动;上下楼梯时扶好扶手,尽量用腿部肌肉发力,减少关节负担;搬重物时弯曲膝盖,用腿部力量代替腰部和关节发力。
疼痛管理:若关节出现轻微疼痛,可通过休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明显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骨关节炎虽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完全可以控制症状、延缓进展,让中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控制体重给关节“减负”,合理运动让关节“强身”,搭配细致的日常养护,就能让关节远离疼痛困扰,轻松享受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