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妈妈,我怕!”——当负压置换遇见孩子恐惧,儿科护士的安抚之道

2025-11-10 09:52:29 广安市广安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安市广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张耀丹

  当孩子蜷缩在家长怀里,用带着哭腔的声音喊出“妈妈,我怕!”时,我们儿科护士深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抗拒,而是面对未知医疗程序时最真实的情绪表达。在鼻腔负压置换治疗中,孩子的恐惧往往源于多重感官的叠加刺激——陌生的环境、冰冷的器械、嗡嗡的声响和被束缚的感觉。为此,我们发展出一套专业的“感官屏蔽”安抚法,通过有策略地管理和引导孩子的感官注意力,为他们构建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让恐惧得以安抚,让配合成为可能。

  一、听觉屏蔽:用故事声覆盖仪器声

  恐惧首先来自耳朵。负压设备启动的“嗡嗡”声,在孩子听来可能是怪兽的咆哮。我们的对策是:用更有趣的声音覆盖它。

  预演声音:在治疗前,我们会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预告:“听,这是我们‘鼻涕吸尘器’的引擎启动声!它要开始工作啦!”将噪音转化为积极的信号。

  声音故事会: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会用夸张、有趣的语调持续讲故事:“哇,你看,这个嗡嗡声一变调,就代表一个小怪兽被吸进保管箱啦!你听,现在是大的要出来啦!”通过故事将仪器的声音变化“翻译”成孩子能理解的剧情,转移他们对噪音本身的注意力。

  二、视觉引导:构筑一个专注的“视觉安全岛”

  孩子的视线若停留在冰冷的器械上,恐惧便会蔓延。我们需要主动为他们提供一个“视觉焦点”。

  创造安全岛:我们会让孩子自主选择一个视线落点——可能是护士服上可爱的卡通徽章,可能是家长温柔的笑脸,或者是我们手心里一个迷你玩具。我们会说:“治疗的时候,请你帮我一直盯着这个小奥特曼,看看它会不会发光加油哦!”

  赋予观察任务:“你是个小科学家,现在要仔细观察镜子里的‘山洞清理’任务,看看有多少‘怪物’被成功捕捉!”赋予一个观察任务,能将被动承受转化为主动探索,有效缓解焦虑。

  三、触觉安抚:将“被束缚”变为“被拥抱”

  被固定体位是孩子产生失控感的主要原因。我们将“束缚感”转化为“拥抱感”。

  拥抱式体位:我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坐在家长怀里,由家长从背后温柔而坚定地环抱住他,这感觉像是一次亲密拥抱,而非强制束缚。我们会说:“让妈妈给你一个充满电力的拥抱,这样‘吸尘器’就能获得最大能量!”

  传递控制的触感:在操作间隙,我们会轻拍孩子的手背或肩膀,传递一种稳定、安抚的触觉信号。这个动作在说:“我在这里陪着你,一切都很顺利。”

  四、心理重建:从“受害者”到“小英雄”

  最终,所有感官干预都服务于一个核心:重塑孩子对事件的认知。

  我们通过全程的“战役播报”,将孩子定位为主动参与的“小英雄”,而非被动承受的“受害者”。治疗结束的瞬间,我们不会说“好了,结束了”,而是会隆重宣布:“任务圆满完成!恭喜你,小英雄,你成功地帮助吸尘器清理了鼻腔山洞!”随后,一枚代表胜利的“勇气勋章”(贴纸)会及时贴上他的胸口。

  五、结语

  面对孩子的恐惧,我们儿科护士的安抚之道,是一门精细的感官与心理艺术。我们通过屏蔽恐惧源、构建安全感、重塑事件意义,将一次充满未知威胁的治疗,转变为一次孩子能够理解、参与甚至获得成就感的“冒险任务”。这不仅是为了完成当下的治疗,更是为了在孩子心中播下勇敢与合作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能以更积极、更无畏的态度面对各种挑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