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的四季养生,医生为你铺就健康之路
中医四季养生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并调和人体机能的传统健康智慧,该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当中“天人相应”的理念,经过了长达千年的实践验证,在春季注重养肝疏肝,于夏季着重养心防暑,到秋季强调润肺润燥,至冬季关注补肾御寒,如此便形成了顺应四时变化的养生体系,现代生活方式所引发的亚健康状态,大多与违背自然节律存在关联。借助中医“治未病”思想进行指导,再结合饮食调理、情志调节、起居规律以及运动导引等诸多方法,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季节性疾病的发生。
一、中医四季养生的核心智慧
中医四季养生把“天人合一”当作理论基础,着重指出人体生命活动要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改变,它的核心机制是借助调节脏腑功能与自然节律的动态平衡,达成“阴平阳秘”的健康状况,春季属性为木,与肝脏相对应,需要养护肝脏并疏通肝气来疏泄气机,夏季属性为火,和心脏相对应,适宜养护心脏并防止中暑来平衡阴阳,秋季属性为金,对应肺脏,应当滋润肺部并润燥以收敛神气,冬季属性为水,对应肾脏,应该补肾并抵御寒冷来固护元气。要是违背时令规律:春季情志不畅、夏季贪凉饮冷、秋季不注意保暖、冬季过度耗散,就容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发季节性疾病或者亚健康状态。
二、中医四季养生的实践方法
(一)春季养肝疏肝法
春季养生围绕“疏肝解郁、条畅气机”展开,要从情志、饮食、起居这三个方面共同进行调理,在情志方面,应当保持心情畅快,借助踏青、放风筝之类的户外活动来疏泄肝气,防止因暴怒或者长期抑郁的情况致使肝失疏泄,在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辛甘发散的食物,像春笋、韭菜、菠菜等,搭配陈皮、玫瑰花泡水喝,以此帮助肝气升发,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避免收敛过度。起居方面,要做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也就是早睡早起,多去户外散步,让身体适应春季阳气升发的规律,运动可选择八段锦里“左右开弓似射雕”等动作,凭借扩胸展臂来疏通肝经气血,预防春季常见的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不适症状。
(二)夏季养心防暑法
夏季养生要依照“养心防暑、顾护阳气”这一原则来进行,着重对心神与津液平衡加以调节,在情志方面,应当“静养勿躁”,可借助听舒缓音乐、冥想等办法使心神安定下来,防止心火亢盛引发心烦、失眠的情况,在饮食方面,适宜保持清淡以解暑热,多食用绿豆、苦瓜、西瓜等有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搭配莲子心茶、麦冬茶来养阴生津,要留意“食勿过凉”,避免大量进食冰饮凉菜而损伤脾胃阳气。起居方面应做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也就是适当晚睡早起,利用清晨较为凉爽的时段去进行锻炼,不过要避免在正午高温时长时间开展户外活动,外出的时候做好防晒措施,防止出现中暑现象,运动可以选择游泳、太极拳等强度适中的项目,运动之后及时补充淡盐水,防止因汗出过多而耗伤津液。
(三)秋季润肺润燥法
秋季养生最关键的是“滋阴润肺、收敛神气”,要应对“燥邪伤肺”的时令特性,在情志方面,应当“收敛神气,无外其志”,借助登高望远、赏菊等活动培育乐观情绪,防止悲秋情绪损耗肺气,饮食方面,适宜滋阴润燥,多食用银耳、百合、梨、蜂蜜等能润肺生津的食物,搭配杏仁、川贝母煮水饮用,减少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加重秋燥。起居方面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也就是早睡以顺应阴精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舒展,同时留意添加衣物,特别要注意背部和脚部保暖,防止“秋凉”侵袭,运动可以选择慢跑、深呼吸训练等,凭借腹式呼吸提高肺功能,预防秋季出现干咳、咽干等呼吸道不适。
(四)冬季补肾御寒法
冬季养生要遵循“补肾御寒、固护肾精”这一原则,着重把“藏”和“补”结合起来,在情志方面,应当“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减少不必要的体力以及脑力消耗,防止情志过度波动而扰动肾精,在饮食上,适合进行温补滋养,可适当吃些羊肉、核桃、黑芝麻等有补肾益精功效的食物,搭配生姜、红枣煮水来驱寒,同时要做到“食有节制”,防止过食肥甘厚味加重脾胃负担。起居方面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早睡用来养阳气,晚起用来固阴精,留意室内保暖,外出的时候戴帽护头、穿厚袜护足,避免寒邪入侵,运动适宜选择室内项目,像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瑜伽等,防止在严寒天气剧烈运动致使阳气外泄,可以配合泡脚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肾脏功能。
(五)四季通用养生
四季通用的养生原则应当从饮食、起居、情志以及体质这四个维度来构建动态平衡,饮食方面讲究有节制,强调定时定量,保证五味均衡,依据季节变化来调整食物的性味,以此适应脏腑的需求,起居方面要有规律,需要顺应昼夜节律,并且随着季节变化对睡眠时间做出调整,情志方面要保持舒畅,需践行“恬淡虚无”,防止极端情绪对脏腑造成损伤,可借助冥想等方式进行主动调节,因人制宜就是根据年龄、体质等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比如老人注重补肾,儿童着重护脾胃,痰湿体质的人要健脾利湿等。综合运用以上这些原则,可达成“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三、结语
中医四季养生是顺应自然规律以及调和身心所形成的智慧成果,从春季注重养肝、夏季着重养心,到秋季关注润肺、冬季重视补肾,这些做法均以“天人合一”理念作为核心要点,借助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协同调节,达成脏腑功能与自然节律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总体纲领,并且结合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方案,才可稳固守护正气、有效抵御病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