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介入放射护理:微创手术背后的“隐形守护者”

2025-11-12 08:59:33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 魏兴英

  在现代医学中,有这样一种“以针代刀”的技术称为介入放射学。借助影像设备进行导航,通过细小的导管或针具进入人体血管或组织中,实现治疗或诊断的目的。介入手术切口极小、创伤小,恢复快,改变了传统治疗方法。所有的这些精妙操作背后,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守护团队在保护病患的安全与舒适——这就是介入放射科的护士。

  一、影像引导下的精准导航

  介入手术的场所是放射科。没有明亮锋利的手术刀,但却有高精度的影像设备:X线、CT、超声。这些“眼睛”帮医生看清血管和器官的路径,准确找到病灶。手术时,医生每一步操作都要依靠这些影像导航。护士是确保这套系统顺利运行的关键。她们提前准备器械、查看药物、调整设备,让医生专心做事,病人在一个安全稳妥的地方接受治疗。

  二、无声的配合,生命的安全线

  介入放射护理的核心在于保证安全。护士需要在短暂的时间内确认病人信息、测定生命体征、铺设无菌区,并且在术中要随时注意病人心率、血压、血氧的变化。病人有时候会紧张,甚至害怕,护士的安抚与引导,是情绪稳定的力量。一句“别担心,我们在这儿”,就能使冰冷的设备室充满温度。在介入室,一根根导管、一瓶瓶造影剂都与风险相关,护士要掌握各种材料、剂量和操作规范,随时留意异常情况。当患者出现过敏、疼痛或者有出血迹象时,护士应当马上做出判断,并协助医生解决这个问题。

  三、微创不等于“轻护理”

  很多人认为介入手术创口小所以护理也就比较简单,其实正好相反,术后护理决定恢复质量,介入护士会针对不同手术类型给病人做不同的观察和指导。比如,血管介入术后需要压迫止血、防止血肿;胆道或泌尿引流患者要保证导管通畅、防止感染;肿瘤介入后的病人要监测发热、疼痛和肝功能。这些都是看似不起眼的小环节,护士要工作到深夜,才能保证各项护理工作不出任何差错。

  四、技术与温度并行的职业

  介入放射护理把影像技术、无菌操作、药物管理及心理护理结合起来,是一个技术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岗位。伴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护士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她们不但要学会操作,还要具备应变能力及同情心。她们一直在病人身边,一次又一次地用准确的护理、细致的叮咛来表达这群“隐形看护人”的默默奉献。

  总之,介入放射技术让手术更加“微创”,介入放射护理使患者更易于接受治疗。在介入诊疗过程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态度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关怀每一位患者,在冷静与热情之间体现出自己的责任担当。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这个职业会变得越发重要。手术的背后总有一束光芒微弱地闪动,那正是介入放射护士的身影——虽然平凡但不可或缺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