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的沟通技巧与团队协作
当您或您的家人被推入手术室,那扇门关闭的一刻,门内便开启了一场紧张而有序的生命守护战。在这里,先进的设备与精湛的技术固然重要,但还有一项更为关键的无形要素,它如同交响乐的指挥棒,将所有资源与智慧融为一体,确保手术的流畅与安全——这就是高效的沟通与紧密的团队协作。今天,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这盏无影灯下,了解手术室护士如何通过卓越的沟通与协作,成为这场生命协奏曲中不可或缺的演奏者。
一、为什么沟通与协作如此重要?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高强度、高复杂性的环境。这里汇集了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等多个专业的精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和职责,但目标只有一个:确保患者安全,成功完成手术。任何一点沟通不畅或协作失误,小到延误手术时间,大到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清晰、精准、及时的沟通是手术室安全文化的基石。
二、手术室护理沟通的“艺术”与“科学”
手术室护士的沟通,远不止“说话”那么简单,它是一门融合了程序、技巧与情商的综合艺术。
1.标准化的沟通模式:让信息零误解
为了避免因口头表达不清或理解偏差导致的错误,手术室普遍采用标准化的沟通工具SBAR模式,这是最经典的沟通框架,尤其在交接班或汇报病情时使用。
S(状况):“李医生,我是器械护士小王。3床患者张先生,现在血压突然下降到85/50mmHg。”
B(背景):“他正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既往有高血压史。”
A(评估):“我评估可能与麻醉加深或术中出血有关。”
R(建议):“建议您查看一下,是否需要加快补液或使用升压药?”
这种结构化的汇报,能在一分钟内让医生抓住核心问题,迅速决策。
术前安全核查(Time-Out):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广下,这已成为全球手术室的“金标准”。在手术划皮前,整个团队(主刀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必须暂停所有非紧急操作,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方式、过敏史等重要信息。这个短暂的“暂停”,是防止“开错刀”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防线。
关胸/关腹前核查(Sign-Out):手术结束前,护士会与医生共同清点所有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的数量,确保没有任何物品遗留在患者体内。这背后是无数血泪教训换来的铁律。
2.非语言沟通:无声的默契
在紧张的手术过程中,嘈杂的监护仪声、吸引器声可能掩盖语音。此时,非语言沟通变得至关重要。一个眼神,可能是在请求帮助,或确认对方已准备好。医生一伸手,器械护士便能通过其手势和角度,准确无误地将所需器械“拍”到其手中。这种默契是成百上千次配合练就的。团队成员的身体朝向和专注度,能无声地传递出对当前情况的判断和准备状态。
三、团队协作:我们是一个整体,而非一个个孤岛
手术室护理中的团队协作,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环节。
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的协作:巡回护士是手术间的“大管家”,负责外界联系、物资补充和记录;器械护士是主刀医生的“左右手”,负责传递器械和管理无菌区。二者内外呼应,缺一不可。一个需要的新缝线,由巡回护士开启,无菌地传递给器械护士,整个过程流畅而精准。
护理团队与外科医生的协作:护士不仅是医嘱的执行者,更是手术团队的“哨兵”和“守护者”。她们需要预判医生的下一步操作,提前准备。当发现医生可能出现操作失误(如接错管路)时,有责任和义务立即提出疑问(“医生,请确认一下这个连接是否正确?”),这被称为“Advocacy and Assertion”(倡导与坚持),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团队与麻醉医生的协作:麻醉医生负责患者的“生命中枢”,而护士则是其眼和手的延伸。护士会及时向麻醉医生汇报尿量、出血量、输液情况等,共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形成守护患者生命的“双子星”。
四、结语
手术室的门,隔开了家属的焦虑,却关不住里面为生命付出的专注与协作。手术室护士,正是通过她们专业的沟通技巧和无私的团队精神,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凝聚成一个拥有共同心跳的强大整体。
手术室护士传递的不仅是冰冷的器械,更是温暖的信任与支持。她们用沟通搭建起安全的桥梁,用协作谱写着无影灯下最动人的生命协奏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