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雪域健康课:高原环境,科学守护心脑血管防线

2025-11-12 09:11:42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昂文拉吉

  在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雪域高原,澄澈天光与辽阔草场滋养着世代居民。但低氧环境引发的代谢变化,叠加现代生活方式的渗透,让心脑血管健康面临双重挑战——本地监测数据显示,高血压、脑卒中、心梗及猝死发病率居高不下,这与高原饮食传统、现代饮食习惯及作息规律密切相关。以下结合医学常识与高原生活实际,从饮食、作息、监测三大维度,分享适配现代高原人的健康守护方案。

  一、饮食调理:控脂限盐为核心,巧改传统美味

  酥油茶、糌粑、手抓肉、不脱脂酸奶、曲拉(奶酪)是高原核心食物,自带适应优势——糌粑含膳食纤维与碳水,能快速供能且对血脂友好;酥油、牛羊肉可抗寒,曲拉补钙,不脱脂酸奶保留营养。如今饮食多元化,炒菜、米饭常见,但烹饪油脂多,整体仍偏高脂。

  饮食风险需警惕:重盐(奶茶、煮肉多盐)易致血压高、加重血管负担;高脂(肥瘦手抓肉量大,加酥油和多油烹饪)致饱和脂肪超标;烧烤、火锅及油腻夜宵常见,睡前高脂食物易升甘油三酯。高海拔或升高胆固醇,多重因素致血液黏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梗、脑卒中。

  简单调整即可:酥油茶减1/3酥油、奶茶少盐;手抓肉单次≤75克、选瘦肉;炒菜用喷雾油壶,配足量蔬菜;烧烤火锅避焦糊、不喝浓汤;夜宵选无糖酸奶,睡前3小时不大量进食;不脱脂酸奶每日≤200克。

  二、作息管理:告别不良习惯,守护血管稳态

  如今高原生活里,放牧群众劳作强度波动大,上班族面临职场压力,应酬饮酒、加班熬夜成常态,不少人还靠喝酒取暖、用油腻夜宵缓解疲惫。这些习惯持续伤害血管:长期熬夜打乱代谢节律,降低血脂调节能力;过量饮酒刺激血管内皮,影响肝脏脂质代谢,导致甘油三酯骤升,还可能因血管扩张散热引发浑身发冷;久坐(无论放牧间隙休息还是办公室办公)会减慢血液循环,让血脂易沉积在血管壁;油腻夜宵则使血脂夜间持续高位,加速血管损伤。

  调整方法简单易坚持:天气晴朗时,每天在向阳处散步30分钟,或参与跳锅庄、转玛尼石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与脂质代谢;应酬少饮酒,选低度酒且每次不超50毫升,忌空腹喝,酒后及时补温水;合理安排休息,避免劳累,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不熬夜;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减少久坐;冬季出门做好头颈保暖,避免血管受寒收缩不适。

  三、健康监测:读懂身体信号,早筛早治是关键

  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症状隐匿,高原低氧还可能掩盖不适,等症状明显时病情多已发展。尤其心梗、脑卒中发病急促,识别早期信号与定期监测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一)必辨的身体预警信号

  出现这些情况需及时就医:频繁头晕头痛、手脚麻木(血脂高致供血差);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血管窄影响心肌供血);突发胸痛背痛、出冷汗,或单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心梗、脑卒中急性信号,需立即急诊);视物模糊、记忆力下降(血脂异常损伤血管)。

  (二)科学的监测方案

  医学建议:40-59岁人群每年查1次血脂(含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血压;60岁以上、有相关家族史、长期高脂饮食或缺乏运动者,每半年查1次。血脂检测需空腹8-12小时,血压检测宜晨起排尿后静坐5分钟,袖带与心脏同高,确保结果准确。若指标异常(总胆固醇≥5.2mmol/L等),轻度靠饮食运动改善,中重度需就医用药控制,避免拖延伤血管。

  高原的壮美风光,值得用健康的身体去欣赏。守护心脑血管健康,无需彻底改变生活方式,只需牢记饮食“少盐少油腻、多菜多粮控肉量”,作息“勤运动、慎饮酒、睡好觉”,再配合定期监测、读懂身体预警信号,就能筑起坚固的“雪域防护墙”,在高原上安心享受现代生活的美好与自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