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守护贵州老人的每一步——骨质疏松患者防跌倒科普指南

2025-11-12 09:40:07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 程江丽

  您是否想过,一个不经意的踉跄,对父母来说可能意味着什么?在全球,每年约有68.4万人因跌倒离世,这相当于每分钟就有超过1.3位老人因跌倒失去生命[1],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某些传染病的致死率。在中国,每年有超过4000万老年人发生跌倒[2]。而在我们贵州,据贵州省卫健委相关调查显示,我省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达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因山地地形导致的跌倒占比超过60%。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而言,跌倒的后果更是致命——髋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0%-25%[3],这意味着每4位髋部骨折的老人中,就可能有一位在一年内离世,其危险性甚至超过许多癌症!

  一、跌倒:贵州老人的“隐形杀手”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腹地,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这种特殊地形为老年人跌倒埋下了多重隐患:

  坡道台阶多:城镇小区和乡村道路普遍存在坡道,老年人上下坡时重心难以控制。

  湿滑环境频现:年降水量1200毫米,雨季长达5个月,路面湿滑系数增加40%,这意味着在雨季,老人在湿滑路面上行走时,跌倒风险几乎是晴天时的1.4倍。

  不平整地面:喀斯特地貌导致地面起伏不平,老年人行走时需频繁调整步态。

  光照条件差:山地建筑密集,室内采光不足,楼梯间昏暗。

  二、跌倒的“内在机制”:肌力与平衡力的双重挑战

  跌倒远非“不小心”那么简单,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生理机制:

  1.肌力下降——行走的“动力不足”: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肌肉量每年减少1%-2%,60岁后加速至3%-5%。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骨骼支撑力下降,肌肉为了保护关节而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

  2.平衡能力退化——身体的“稳定系统失灵”:前庭功能退化、本体感觉迟钝、视觉反应变慢,这三重打击让老年人的平衡控制系统“失灵”。

  3.步态异常——行走的“节律紊乱”: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患者步速较健康同龄人慢15%-20%,步长缩短,双脚支撑时间延长,这种“谨慎步态”反而增加了跌倒风险。

  三、从“跌倒恐惧”到“重拾自信”:一个贵州老人的真实故事

  在我负责的社区健康随访中,72岁的王大爷(化名)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他住在铜仁市郊一个依山而建的老小区,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王大爷患有骨质疏松症多年,一直小心翼翼。去年秋天一个雨后的早晨,他出门买菜,在小区那段湿滑的青石板坡道上不慎滑倒,虽然只是手腕撑地,却造成了桡骨远端骨折。

  这次骨折,不仅让王大爷承受了身体的痛苦,更在他心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护士,我现在连出门都怕,感觉脚下到处都是‘陷阱’,”他复查时对我说,“贵州这地方,坡多雨多,我这把老骨头,再摔一次可能就起不来了。”

  王大爷的“跌倒恐惧”并非个例。针对他的情况,我们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贵州版”防跌倒方案:启动Otago运动、进行家庭环境改造、升级外出装备。三个月后,王大爷再次来到医院复查,他不仅手腕恢复良好,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护士,你看!”他兴奋地给我展示他手机里的视频——他正在小区的平地上练习倒走,步子虽然不大,但稳健有力。“我现在敢自己下楼去公园转转了,感觉又找回了以前走路的感觉!”

  王大爷的转变告诉我们:骨质疏松不是跌倒的宿命,在贵州这片土地上,只要用对方法,我们完全可以为父母的每一步筑起坚实的防线。

  四、科学防跌倒:Otago运动方案详解

  针对贵州地形特点和骨质疏松人群的特殊需求,我们推荐经过科学验证的Otago运动训练方案。这项由新西兰开发的运动项目,经过北京房山良乡医院临床验证,12个月训练能使跌倒发生率从33.9%显著降至19.3%,跌倒风险降低了惊人的43%[4]!

  Otago运动核心内容:

  第一阶段:热身准备(5分钟):缓慢步行,活动各大关节;深呼吸配合四肢伸展。

  第二阶段:力量训练(15分钟):

  髋关节外展练习:侧卧位,上腿缓慢抬起至45度,保持3秒后缓慢放下,每侧10次。

  膝关节屈伸练习:坐位,缓慢伸直膝关节保持3秒,缓慢放下,每侧10次。

  踝关节泵运动:坐位,脚尖最大限度勾起和踩下,每侧20次。

  足趾抓握练习:坐位,用脚趾抓握毛巾保持5秒,放松,重复10次。

  第三阶段:平衡训练(10分钟):

  单腿站立:扶墙支撑,单腿站立保持10-30秒,交替进行。

  倒走练习:在平坦地面倒走10-20步,注意安全。

  侧向行走:向左侧横向行走10步,再向右侧10步。

  串联行走:脚跟对脚尖走直线10步。

  第四阶段:放松整理(5分钟):缓慢步行配合深呼吸;轻柔按摩下肢肌肉。

  训练频率: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持续12个月。

  五、环境改造:贵州特色防跌倒措施

  正如我们为王大爷家所做的那样,结合贵州地形特点,我们提出针对性环境优化方案:

  1.居家环境“贵州版”改造:

  浴室防滑升级:铺设防滑垫(摩擦系数≥0.6),安装L型扶手。

  楼梯照明强化:在楼梯转角处安装感应灯,照度≥150lux。

  坡道安全改造:家庭坡道坡度控制在1:12以内,两侧安装扶手。

  地面平整处理:填平室内外不平整地面,消除高度差。

  2.外出活动“山地版”指南:

  雨季出行装备:选择防滑指数≥3级的鞋子,携带防滑手杖。

  坡道行走技巧:上坡时身体前倾,下坡时身体后仰,步幅减小。

  湿滑路面应对:采用“企鹅步态”,小步慢走,双脚平行着地。

  六、个性化防护与跌倒自救

  1.个性化防护:

  视力调整:每年进行眼科检查,及时更换眼镜;雨雾天气避免外出。

  用药审查:与医生评估正在服用的骨质疏松药物,注意服用时间和方法。

  慢性病管理: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定期监测骨密度。

  2.跌倒自救:“生存指南”

  万一跌倒,请牢记:安全第一,不要轻易起身!

  紧急情况判断:剧烈疼痛,髋部、背部、手腕无法动弹;关节变形;头部撞击后意识模糊;大量出血。

  安全起身步骤:①翻身侧卧:缓慢翻身至侧卧位。②手撑跪起:用手臂支撑身体,缓慢跪起。③扶物站起:寻找附近支撑物,借助支撑缓慢站起。

  七、结语

  贵州的山水养育了我们,但特殊的地形也给父母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挑战。王大爷的故事证明,骨质疏松不是跌倒的宿命,Otago运动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防护方案。从今天起,陪父母做一次Otago运动,检查一下家里的防滑设施,为他们的每一步筑起坚实的防线。

  让我们用科学的爱,守护爸妈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WHO.Falls[EB/OL].(2021-04-26)[2025-03-07].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falls.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组织完成《社区老年人跌倒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编写[EB/OL].(2021-12-29)[2022-12-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2年版)[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23,8(2):77-83.

  [4]WuS,GuoY,CaoZ,etal..EffectsofOtagoexerciseprogramonphysicalfunctioninolderadult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ArchGerontolGeriatr.2024Sep;124:10547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