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突破药物边界,构建大健康产业新生态
大健康理念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理念对生命全过程进行全面呵护,旨在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它不仅关注疾病治疗,更强调“治未病”,推动国民健康模式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当前,大健康产业的巨浪正在酝酿集聚,传统药企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质量管控体系、品牌影响力、学术推广能力等优势,正从以药物为中心向大健康领域战略转型,积极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在顺应趋势的同时有效对冲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一、传统药企转型的核心动因
政策推动健康产业升级。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使“关口前移”成为迫切需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等政策,推动健康产业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为中心”。
社会健康观念深刻转变。疫情后公众健康意识显著提升,超80%受访者愿为健康增加投入。“治未病”理念普及,单一药品已无法满足多元化健康需求。
市场环境与技术融合重塑产业。 智能终端、直播电商等新技术催生健康新消费。老年群体需要慢性病管理产品,年轻群体关注营养美容,需求日益多样。
药企转型具备独特优势。严格的质量体系、专业的研发能力、成熟的渠道资源、现成的厂房设施和值得信赖的品牌,为药企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二、转型大健康的产品与服务
1.非药物产品创新开发
保健食品市场空间广阔,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约3283亿元。药企可结合现代营养学研究成果,开发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补充剂、功能性食品。医疗器械领域持续扩容,2023年市场规模达9731亿元,其中家用检测类器械如血压计、血糖仪等渗透率快速提升。同时,受中医养生文化影响,火罐、刮痧板、艾灸等传统保健器械备受关注。药妆市场潜力巨大,2023年规模达890亿元,依托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工艺开发具有中药特色的化妆品、护肤品,成为药企延伸产业链的重要方向。
2.健康管理服务拓展
在疾病预防与筛查领域,开发基因检测、无创检测等创新产品;针对慢性病管理,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健康监测、用药指导、饮食运动建议等专业化服务;在健康咨询与教育方面,组建专业团队,通过APP、自媒体等渠道提供权威健康知识科普,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建立长期用户信任。
三、传统药企转型风险与机遇并存
步长制药从“心脑血管霸主”向生物制药转型,投资近8亿元建设研发基地,但多年未有生物制品面世,新增长点尚未形成。
片仔癀实施“一核两翼”战略,但在大健康领域产品定位模糊,西洋参、枸杞原浆陷入同质竞争,高客单价导致消费群体受限。
扬子江药业成立大健康板块,推出黄芪咖啡、晶球益生菌等产品,构建“药、医、养、食、游”健康生态,推动“治未病”理念落地。
科伦药业设立科伦永年,布局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开发麦角硫因等抗衰产品,形成从原料到终端的全产业链布局。
四、传统药企健康转型的挑战与应对
1.面临的主要挑战
准入监管趋严,以注册类保健食品为例,申报周期长,需提供包括产品原料安全性和保健功能科学依据在内的完整资料,对企业研发能力要求极高。技术与人才瓶颈突出,新领域研发需要跨学科人才支撑。品牌认知方面,多元化可能稀释原有专业形象,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内部管理与资源分配难题,需要平衡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资源投入。
2.创新发展路径
加强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强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品牌战略定位,通过子品牌策略区分不同业务线,保持品牌形象的统一性与专业性。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资源评估与分配体系,确保核心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协调发展。制定清晰的转型路线图,分阶段稳步推进。
五、大健康产业未来展望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引领下,未来健康服务将更加普惠可及。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健康指标,营养膳食精准适配个人需求,线上问诊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传统药企应把握政策红利、消费升级与技术突破三重动力,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创新探索新赛道,积极融入全球健康产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