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运动了解多少
2023-05-18 17:19:52
山西晋城市老年病专科医院 姬玲枝
糖尿病本质上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往往因为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量相对不足,引起机体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常常合并血脂异常、血压异常、肥胖等多种代谢病。糖尿病的基本特点是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异常增加,造成患者多尿、口干 、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高血糖状态很容易出现机体不同部位的感染现象。在病程进展的过程中,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会使得患者的神经、心脏等组织等逐渐出现慢性循环病变,甚至出现重要脏器的严重并发症。2型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缺少运动的疾病,超过80% 的2型糖尿病与肥胖及身体惰性有关,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运动方式的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因此缺少运动本身就是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之一。为此本文对糖尿病运动进行具体分析及研究。一、糖尿病患者运动的作用
长期、系统地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抵抗疾病的免疫能力,运动锻炼过程可以加快机体代谢过程,改善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阻止及减轻并发症。患糖尿病时,由于胰岛素作用障碍,出现糖、脂肪、蛋白质的紊乱。运动的过程加快使脂肪组织的脂肪动员加强,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肌肉及肝脏将其氧化及分解以提供能量,避免有脂肪过量堆积的现象,提高机体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利用率,补充葡萄糖不足;运动还降低患者的体重,通过改善糖尿病患者骨骼肌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骨骼肌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提高脂质代谢能力,增加骨骼肌内脂肪分解,降低骨骼肌内脂质的堆积;患者的骨骼肌功能,脂肪细胞的体积逐步减少,继而增加对胰岛素的利用率。运动还可以控制患者的高血压病症或者冠心病,保障患者的心肺功能得以提升,降低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概率。另外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改善心理状态,使得个体的身心保持愉悦状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更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二、如何设定糖尿病患者运动模式以及运动时间
利用运动的模式缓解糖尿病患者病情,应该贯彻量力而行的思路,循序渐进调整患者的血糖指标。指导糖尿病患者基于病情和年龄进行有节奏的节律性有氧运动,包含散步、慢跑步、骑自行车、游泳以及全身都参与活动的中等强度的有氧广播体操、木兰拳、太极拳等,对于且体质不佳的患者要更多地重视散步等相关运动强度小的项目,在生活中有绿化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在绿化场所散步,呼吸自然界的新鲜空气,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慢跑此项运动有着中等偏高的锻炼强度,在患者不出现心血管疾病时,可以考虑进行慢跑等运动。并且针对糖尿病患者,要基于因地制宜的思想挑选运动类型,即患者可以结合身体耐受力选取爬楼梯运动。然而运动过程是需要患者逐步适应的,运动之前可以适当热身,如高抬腿与活动筋骨,认真进行行走锻炼或者慢跑锻炼,时间保持在五分钟左右。若糖尿病患者想要了解运动时间,即进餐之后两小时之内,或者血糖高峰前30分钟开始运动,要注意的是对患者胰岛素治疗应避免在高峰时期应用。清晨在没有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之前,患者自身的胰岛素含量会减少,运动过程可诱发酮症等急症的发生,此种现象也是值得重视的。为此要指导糖尿病患者每日保持半小时左右的锻炼时间,运动频率一般以1周3-7天为适宜,具体视运动量的大小而定。如果每次的运动量较大,可间隔一两天,但不要超过3天,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小且身体允许,则每天坚持运动1次最为理想。如果每次运动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患者也会感觉到身体不适,甚至会低血糖,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小,且患者在运动时间比较短的情况下,会难以保障血糖调整的效果;因此要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应该保障运动模式以及运动时间的科学性。
三、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
患者了解运动区域的环境情况,穿着舒适的鞋袜,根据天气实际变化增减衣物。为避免患者有低血糖的情况,不要在空腹状态下运动,就算是进餐之后进行运动锻炼,也需要带着一些糖果,防止患者出现低血糖;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一定的心功能障碍,制定运动处方时应当考虑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水平,避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对于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稍微活动一下就感觉胸闷气喘的患者,有可能活动后加重,应待药物治疗心功能稳定后再运动,但应进行心脏康复锻炼;在合并血压控制不理想,尤其超过180/120mmhg,应在血压稳定后再运动;在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情况下,不要让患者进行用力举重活动或者参与刺激性活动,在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时,要控制运动的大幅度锻炼,避免血压有出现幅度增高的趋势,造成患者的肾脏负荷增加。对于血糖明显增高,超过16.7mmol/l,尤其是尿酮体阳性 的 患 者 暂 时 不 宜 运 动 , 空 腹 血 糖 低 于16.7mmol/l,酮体消失后再运动。另外,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而言,要适当控制长时间步行或者长时间慢跑,转变为游泳或者骑自行车的运动项目;运动结束后,患者不要进行冷水洗澡,而是在汗珠完全消失且心率恢复正常时再进行洗澡等活动;时刻了解患者运动之后的情况,若患者能够精力充沛,对应的睡眠质量和食欲质量都可以得到保障。清晨是个体脉率比较平稳的时间段,患者需要及时运动和锻炼,运动的过程要配合饮食干预以及药物干预,在三者之间保持协调性的基础上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效果。
基于此,规范化设定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模式和运动时间,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恢复健康时间,为此应大力优化糖尿病运动指导,更好地保障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肾功能衰竭是什么导致的? 下一篇:心脏手术要采取什么样的麻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