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过程是怎样的呢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姚檬娜
骨折康复是指在骨折治疗过程中的康复阶段,其目的是通过身体的自我修复和恢复,帮助受伤部位再次强壮起来。骨折康复需要经过特定的过程,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骨折康复过程的基本流程。
1.哪些因素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1.1内在因素
骨断端部位的血液供应是否流畅是直接影响骨折愈合的内在因素之一,如果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就会直接导致患处愈合缓慢,甚至还会出现不愈合以及骨坏死等现象。
1.2感染因素
骨折治疗过程中患处的感染预防是护理的关键所在。骨骼的破坏不只是局限在损伤,感染也是致病因素之一。如果治疗不恰当或者护理工作不到位也极易引发感染性充血,同时也会延缓骨折愈合的进程。
1.3年龄因素
身体机能与年龄通常呈正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都会逐渐退化,也包括营养吸收能力的大幅度下降、骨代谢功能不断减退。因而高龄病患骨折愈合难度也会有所提升。所以年龄越大的患者,在营养补充以及患处护理上更应多加注意,以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
1.4外在因素
直接影响骨折愈合的外在因素主要有复位时间、复位次数、复位程度、复位方法、固定方法、固定技术、固定时间不足以及固定不恰当,等等。这些外在因素在治疗期间都需有效规避,避免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进程。骨折损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意外出现,当出现骨折损伤时,患者就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应对心态,并及时就医处理,避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2.骨折的康复过程
2.1病后康复(初期康复)
初期康复阶段是指骨折治疗的早期,一般持续1到2周,此时需要采取措施防止骨折继续恶化,使伤口得到基本稳定。这一阶段的骨折刚开始1至2周,骨折并不稳定,属于血肿与机化的阶段。这时候骨折的出血刚刚停止,极易移位,所以患者要轻微活动肌肉以及非骨折的关节,这样可以防止关节粘连或者血栓形成,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规定位置:为避免骨头错位和后遗症,需要确保骨头恢复到正确的位置并固定不动,以使骨折处得到充分愈合。
(2)平衡营养:为了让骨头愈合更快,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包括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3)运动训练:康复期初期需要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但可以进行一些伸展和活动,以防止手腕、脚踝等关节受到僵化影响。
2.2有限运动(中期康复)
中期康复是指骨折治疗阶段的中期,一般持续4到6周,此时病者已经可以逐渐进行一些有限的运动和活动,以促进骨头和肌肉的恢复。在4至6周骨痂已经形成,骨折也相对稳定,可以主动、被动地训练,同时也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器械进行锻炼,这一阶段的康复训练通常需要加大力度,确保在稳固的情况下进行早期锻炼,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
(1)适当运动。在医师的指导下,逐渐适应一些小范围内的局部运动,以恢复手、脚的正常功能。
(2)加强营养摄入。加强蛋白质的摄入,让肌肉快速修复。
(3)物理治疗。常常采用一些物理治疗方法,如电疗、按摩、热敷等。但都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促进受伤部位的康复。
2.3恢复阶段(后期康复)
后期康复阶段是指骨折治疗阶段的后期,骨折部位已经愈合,一般持续6到8周,要求康复者逐渐进行更具挑战性的运动,以提升手脚的灵活性和功能。通常骨折一个半月至6个月处在塑形期,要根据骨折愈合的实际情况加大患者的训练力度,尽可能地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与肌肉力量。
(1)坚持运动:逐渐开始复杂的运动,如一些有氧运动、肌肉训练等,有助于恢复患处肌肉和韧带的功能。
(2)保养康复:必须保持韧带良好的柔韧性,保证摄取充足的能量,方可促进骨折痊愈。
(3)注意安全:在康复阶段中,由于身体处于较高的治疗阶段,需要防止再次(或新发)受伤。所以,要做好更加充分的安全防范。
以上就是骨折康复过程的内容,相信大家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骨折后人们没有及时治疗,那么就会造成较大的伤害。骨折后不仅要及时治疗,还要进行康复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骨折痊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