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户外受伤怎么办?看看本文也许有用

2023-05-31 13:59:09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有限公司骨科 刘圣凯

  户外活动是很多人热爱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存在各种受伤的风险。正确的处理方法不仅能及时减轻疼痛,预防感染,还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那么,户外受伤怎么办?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常见的户外受伤与户外受伤的处理方法。

  1.崴脚 崴脚在户外活动中经常发生,在医学上可以称作足踝扭伤。这种外伤就是由于外力使得足踝部超过其最大活动范围,使得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甚至关节囊被拉扯撕裂,同时也会出现疼痛、肿胀以及跛行等损伤。由于正常踝关节内翻的角度比外翻的角度大很多,所以在崴脚时,一般都是脚向内扭翻,受伤的部位在外踝部。绝大多数人在户外活动时都经历过崴脚,而大部分人在受伤后认为揉一揉或者休息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崴脚是一种不能忽视的常见病,正因为绝大多数人对其不重视以及缺乏急救知识,时间久了,落下的后遗症就让人悔不当初。所以,对于脚踝关节扭伤者,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受伤的脚尽量不要长时间走动,切记不要随便推拿或者按摩,避免足部有不当的受力,进而直接影响复原或再次扭伤。当然,在治疗上不仅在第一步急救上要下很大的功夫,而且更要检查受伤的程度并跟进治疗,避免今后落下习惯性崴脚后遗症。

  2.皮外伤 皮外伤是户外活动中最常见的外伤,不管伤口大小、深浅,都要予以及时、准确的处理。

  (1)普通外伤:就是先将受损粘连的皮层清除,用力挤压伤口的四周,尽可能地排出污血以及黏液,随后再用酒精棉球消毒创面以及清洁伤口周围的皮肤。

  (2)深度伤口:与普通外伤一样,进行初步的皮肤清洁与消毒,随后再用医用胶带用力地粘贴包扎。如果伤口的出血量比较大,就要予以止血措施,也能使用医用止血带、鞋带等在伤口上方捆扎止血,并及时送医处理。

  3.拉伤 肌肉纤维或者肌腱撕裂时就会出现拉伤,通常情况下是由突然运动造成的。拉伤也有可能导致肌肉痉挛、肿胀以及很难移动受影响的身体部位,这通常局限在腿部、手臂、颈部以及背部。偶尔需要手术来有效解决严重的拉伤,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休息、冰敷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拐杖都能治愈。

  4.应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一般体现在小腿或者足部骨骼出现裂缝。人们极易通过疼痛的部位和感受来判断是肌肉问题还是应力性骨折。倘若是肌肉问题,身体疼痛的感受就会更加弥散,对于应力性骨折,疼痛只局限在某一部位且感受更加尖锐。

  如果发生骨折,即便是轻微骨折也应被视为需要立即治疗的医疗紧急情况。也有可能需要石膏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并且恢复时间也可能比诸多其他类型的运动损伤相关的时间更长,甚至还需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有效修复。

  5.轻度割伤、擦伤 对于轻微的割伤和擦伤,应当立即用清水冲干净,然后用宽幅无菌敷料贴上,做好包扎。如果出血比较严重,可以先用手指按压住伤口,等血止住后再进行包扎。

  6.深度割伤、刺伤 对于深度割伤和刺伤,不要轻易将刀物插入伤口内。要迅速用盐水或清水清洁,然后叠上一层干净的无菌敷料进行包扎或者尽快到医院进行处理。

  7.关节扭伤 在户外活动过程中,如果因为踩空或不注意被绊倒,可能会扭伤关节。这时候应尽快停止活动,保持关节纵向一定范围内的固定,创造适当的休息环境。同时可以冷敷、按摩或涂上消炎、止痛药膏,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相关物理治疗。如果情况严重,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8.挫伤 挫伤是指皮肤、软组织和骨骼受到挤压和摩擦造成的损伤。对于轻微挫伤,可用冷敷法,往往可以减少局部水肿和疼痛。如果伤情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完整的诊疗和治疗。

  总之,在户外活动中遭遇受伤时,应尽快停止活动,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对于较为严重的伤情,尤其是大出血、骨折等情况,应该立即向专业医疗机构求助,接受专业治疗,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