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麻醉有哪些风险?
陕西省人民医院 岳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病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需要手术麻醉的高龄患者也日益剧增,这对麻醉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许多关于老年麻醉的误解,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年人麻醉的误区
1.老年人麻醉以后需要要很长时间才能苏醒
麻醉苏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的麻醉技术可以让病人在20分钟以内苏醒,但如果病人年龄比较大,或本身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苏醒。
2.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能力提高,手术才需要麻醉
随着“舒适化麻醉”的医学服务概念的不断推广,麻醉已经不再限于手术,在某些检查和治疗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麻醉来缓解病人的不适,提高检查或治疗的舒适度,如无痛胃肠镜、无痛支气管镜、无痛宫腔镜等。
3.全麻会对老年人智力造成影响,可能会引发术后认知能力障碍,甚至老年痴呆。
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进步,目前的麻醉药物安全、有效、可控。全麻虽然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短暂和可逆性的,因而老年患者手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通常都会在短时间内恢复。而引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很多,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麻醉能增加老年性痴呆的危险性。
4.仅全麻需要禁饮禁食
所有需要麻醉的病人如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都需禁饮禁食。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胃排空能力下降,所以,在手术麻醉前必须要严格禁饮禁食,以免在麻醉过程中因为呕吐而造成误吸窒息等现象。
5.麻醉只需让病人不痛
麻醉不仅需要让患者在做手术时无痛,更要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及时预防并发现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加速病人术后康复。
二、 为何老年人麻醉风险更高
1.麻醉操作难度更大
老年人的脑功能水平和认知水平会降低,因此,与他们交流会变得比较困难,配合度也会较低。同时还会出现韧带纤维化、钙化骨质增生、脊柱畸形等现象,这些都会给麻醉操作带来更大难度。
2.可能会对麻醉药过敏
尤其是对中枢抑制剂非常敏感,且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同样的麻醉剂量下,会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剧烈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3.对麻醉手术的忍受力比较差
老年人通常反应较慢,应激能力弱,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所造成的强烈刺激。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心梗、脑梗、低体温等并发症的可能性比较大。
4.各器官功能衰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组织器官会出现衰老的现象,这些现象表现为:心功能储备低、血管硬化、肺功能降低、新陈代谢减慢、胃排空时间延迟等。高龄患者,在麻醉和手术时,原发性疾病的病情会比年轻患者更严重,甚至有可能出现高血压、心肌梗塞等并发症。有些老年人在做大手术之后,还会产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此外,相比年轻人,老年病人机体更虚弱,例如,老年人由于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痉挛、呼吸抑制等情况,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吸氧或人工辅助呼吸来缓解。还有些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减低,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意外情况,而对于高血压患者,因为术前紧张,血压会因为麻醉后波动明显,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
正是由于老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所以,在术前,麻醉医生会对患者的整体状况和器官功能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估,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让患者的身体机能保持在相对良好的状态,从而提高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另外,麻醉医生在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生命的波动随时调整麻醉用药或其他辅助药物,确保患者顺利安全完成手术。因此,在麻醉医生的帮助下,老年人才能安心地选择手术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