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科普——心肌梗死漫谈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 贺秀华
心肌梗死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不仅发作难以预防,而且在短时间内就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只有加深对心肌梗死这种疾病的了解,在患者发病时采取正确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才能更好地避免患者的生命受到疾病的威胁。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这是一种在人们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的,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最终导致人们的心脏无法正常地为身体泵血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就会导致患者死亡。通常情况下,心肌梗死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那些冠心病患者身上,同时心肌梗死也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一些其他类型的冠状动脉疾病也有导致心肌梗死的可能性。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肌梗死这种疾病的黄金救治时间为120分钟,如果超过这个时间的话患者的心肌就会因为长时间缺血缺氧而发生严重的坏死,进而导致患者的生存率大幅度降低。因此,只有加强对心肌梗死这种疾病的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心梗突发时怎样进行急救?
1.帮助患者调整体位
当人们的身边有人突发心梗的时候,急救人员首先需要的就是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让患者保持身体自然平躺的状态,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肺部的通气状况,帮助患者更加顺畅地进行呼吸,更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液向患者的心脏回流的速度,降低患者心脏的负荷,进而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
2.让患者含服硝酸甘油
除了让患者及时调整体位之外,急救人员还应当寻找患者身上有没有携带硝酸甘油这种控制病情的药物,并且让患者及时含服。作为一种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并舒张血管的药物,硝酸甘油往往是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很多心脏疾病的患者身上都会随身携带的药物,而这也是对突然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急救的必备药物。如果患者身上没有携带硝酸甘油,那么急救人员则应当尽快前往周边的药店购买硝酸甘油并为患者进行含服,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3.及时对患者心肺复苏
在心肌梗死这种疾病发作的时候,很多患者都会出现心脏停跳与呼吸停止的情况,这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大的威胁。因此,急救人员在发现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的时候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按照1次人工呼吸/15次胸外心脏按压交替进行的措施来维持患者的生命,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患者在短时间内因为缺血缺氧而死亡。但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这种疾病的患者普遍以中老年人居多,而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上升会出现骨量流失与骨质疏松的情况,因此急救人员在胸外心脏按压的时候应当注意力道,避免患者的胸骨在外力的影响下发生骨折。
怎样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
1.充分休息
在日常生活当中,心肌梗死患者即使是进行轻度的运动也有导致疾病复发的可能性,因此保持充足的休息对于患者的恢复也非常的重要。为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患者睡眠时间的充足,最好是使用隔音材料来隔绝房间外部的噪音,才能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
2.适当饮食
为了避免患者的病情复发,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当中对患者饮食的控制。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让患者按照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模式进行进食,避免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当让患者按照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进食,避免一次吃太多东西导致患者心脏的负担加重。
3.注意防护
除了上文提到的护理措施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注意对患者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外界因素刺激患者而导致病情发作。比如,在外界温度突然下降的时候,护理人员就需要尽量避免患者外出,实在需要外出的时候也应当让患者增加衣物,避免冷空气刺激患者的血管收缩而导致患者发病。
心肌梗死是一种在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基础上产生的非常危险的病症,一旦患者发病且在短时间内未得到及时救治就很容易死亡。只有加强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并且针对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地挽回患者的生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