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2023-06-21 16:51:49

  西安航天总医院急诊医学科 梁森

  很多人对心肌梗死这一疾病并不陌生,都知道一旦发生心肌梗死现象,轻则会对人体健康与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重则会造成死亡,所以很多人都害怕患有心肌梗死。其实心肌梗死是可以预防的,需要大家在生活中注意,只要预防到位就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围绕心肌梗死进行分析,向大家科普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1.什么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危害有哪些?

  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病症。心肌梗死常常被称为心脏病的一种类型,特别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形式,疼痛、胸痛、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心慌等症状都是心肌梗死的表现,严重的心肌梗死可导致严重的心肌损伤、心脏衰竭,甚至死亡。心肌梗死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如:第一,心肌梗死可造成心肌坏死,导致部分或全部心肌失去收缩功能,从而出现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排血功能下降等情况。第二,如果心肌梗死面积较大或病变处于心脏关键区域,就可能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第三,心肌梗死可能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等。第四,心肌梗死患者可能会受到困扰,限制他们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包括行动、工作、身体形态和精神状态等。第五,心肌梗死会损害心脏本身的结构和功能,使心脏更易受到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的影响,并增加再次发作的风险。

  2.诱发心肌梗死的因素有哪些?

  2.1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长时间的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脂等影响,血管内壁逐渐形成黏稠的脂肪斑块,最终导致动脉阻塞,引起心肌缺血和梗死。其中高血压会使心脏不断处于过度的负荷状态,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引起心肌梗死。

  2.2血栓形成

  由于血液高凝状态或者血液流动性差,形成血栓堵住冠状动脉,引起心肌缺血和梗死。

  2.3精神压力

  长时间的过度焦虑、紧张、悲伤等情绪,可能导致交感神经紊乱,引起心血管紧张和血管收缩,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2.4不良生活习惯

  一方面,吸烟者患心肌梗死的概率高于非吸烟者,烟草烟气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另一方面,高盐、高脂、高胆固醇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患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大。

  2.5肥胖、缺乏运动

  具体来说,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过多的体重会导致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心肌缺血和梗死。并且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萎缩、血管壁松弛,从而影响心脏的健康和功能,也可能会诱发心肌梗死。

  3.如何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结合以上观点的分析可发现,诱发心肌梗死的原因较多,而且心肌梗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提早预防是降低心肌梗死产生的关键举措。为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吸烟、不喝酒、避免暴饮暴食和高脂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重和饮食习惯,生活中尽量少食用高脂、高盐、高糖、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食品等健康食物。并且要保障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

  3.2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保持血压、血脂和血糖的正常水平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高血压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因素,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预防心肌梗死能够起到关键作用。而且血脂异常也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活中应尽量控制血脂水平,同时糖尿病会造成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影响心脏健康,想要预防心肌梗死需要积极治疗、控制血糖。

  3.3减少精神压力

  生活中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

  3.4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能够及时发现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有助于提高预防心肌梗死的概率。

  3.5遵医嘱用药

  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一定要按医生的指示进行用药。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的预防应注重多项诱发因素,尽早干预和改变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