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突发脑出血,如何急救处理?

2023-06-29 11:39:47

  陕西吴起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王平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卒中类型,发病率极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脑出血等疾病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但是社会大众对于突发脑卒中的急救知识了解有限,不利于该病防治水平的提升,为此有必要科普一下脑出血后的急救处理措施。

  1.什么是脑出血?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听说过脑出血这一词语,主要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因此也称为自发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的高危疾病,死亡风险极高,较多患者虽然救治成功,也可能存在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脑出血的发生位置多样,但是主要集中在大脑半球位置,少数脑出血可发生于脑干或小脑位置。脑出血的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探明,但是50岁以上群体、高血压病史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患者、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群体脑出血发病率较高,需尽早发现并治疗,降低患者不良预后风险。

  2.突发脑卒中,该如何急救?

  2.1了解脑卒中的前兆和早期症状

  脑出血患者发病前多无明显的先兆症状,部分患者在就诊后回忆,发病前出现有轻度的头晕、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越临近发病时间,临床症状越严重。但是,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防控难度较大。对于存在脑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人群,若出现头痛头晕、肢体乏力、运动功能异常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及时来院检查。脑出血发病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会逐渐加重,此时头痛、头晕、肢体乏力等症状更加明显。

  2.2识别脑出血的典型症状

  若突然出现说话含糊不清或者难以听懂别人语言等情况,应警惕发生脑出血等脑卒中疾病。部分脑卒中患者还会出现单眼或双眼的视力障碍,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视线模糊,光线变暗,看到物体重影。头痛也是脑卒中的典型临床症状,脑出血后患者颅内压逐渐升高,可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昏迷休克。脑出血后可导致患者突然发生四肢或面部的活动能力异常,多发生在一侧肢体,偏瘫症状较为明显。脑出血后可对患者运动神经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患者可能会突然失去平衡能力,容易绊倒,无法行走。脑出血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个体差异性,但是对于存在脑出血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考虑是否发生脑出血情况,并及时就医治疗。

  2.3快速就地处理

  对于疑似出现脑出血的患者,应立即将患者放平,使其保持平卧位,稳定患者情绪,避免其情绪激动,增加颅内压及出血量,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不要移动患者或晃动患者,就地急救,避免移动患者增加出血量或引发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疏散周围人群,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影响患者呼吸。

  2.4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身边有人帮忙,可以立即找人协助处理患者。观察患者呼吸情况,解开患者领口的纽扣和腰带,避免压迫气道影响患者呼吸。同时简单观察患者脉搏、呼吸等情况,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意识改变。将患者头部歪向一侧,促进呕吐物流出,清理分泌物,避免呕吐物咳呛引发窒息及吸入性肺炎。若患者口内有假牙等物品,应立即去除,避免阻塞气道。

  2.5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病情如实相告,在急救人员指导下,迅速做好处理,促进患者体征稳定,降低致残与致死风险。

  2.6及时采取现场可行的急救措施

  若周围有冷湿毛巾或冷冻物品等,可以对患者进行头部冷敷处理,有助于缓解脑出血病情。与患者沟通,观察患者有无意识减退、昏迷等情况,必要时呼喊患者,促进患者恢复意识状态。若患者已经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告知急救方的医护人员,便于做好相关准备。同时现场做好心肺复苏准备,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及心脏骤停等情况时,可迅速实施心肺复苏,帮助患者恢复心跳,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