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白内障,提高群体防盲、治盲水平
陕西咸阳礼泉民源医院眼科 王伟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目前该病已经成为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需积极提升白内障的防治水平,降低患者致盲风险,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很多人虽然听说过白内障这一词语,但是对于该病的了解较少,对于白内障的防控较为不利,为此有必要科普一下白内障相关知识,提升群体防盲、治盲水平。
1.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体蛋白变性引发的晶状体混浊状态,患者晶状体混浊后,光线无法透过晶状体投射到视网膜上,因此导致患者无法看清楚东西,视力下降显著,致盲风险较高。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复杂,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其主要原因为晶状体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外伤中毒、免疫异常、辐射等。根据白内障的发病原因,可将其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前者是在出生之前已经存在白内障,因而又称为发育性白内障;后者则是由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导致的白内障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白内障类型。根据后天性白内障患者晶体混浊的发病原因,可将其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等类型。白内障发病后,患者视力渐进性减退,由于晶状体混浊,不同位置的屈光度不同,因此可导致患者出现眩光感,近视度数增加,部分患者出现单眼复视等症状,需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怎样才能确定自己得了白内障?
白内障的确诊需要依靠专业医师的帮助,对于存在视物模糊或出现眼部异常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挂号检查,在眼科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完成A型或B型超声波检查、视网膜电图检查、诱发电位检查、干涉仪检查等,可以帮助患者明确,是否存在晶状体混浊、玻璃体病变等情况,并可判断患者有无视网膜脱离等症状。眼科医生实施白内障检查时,会采用多种检查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判断患者眼球各部分是否存在异常病变,评估未成熟白内障的黄斑功能,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降低患者致盲风险。
3.白内障如何治疗?
当前,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水平不断提升,且我国公共卫生部门对于群体防盲、致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有效提升了白内障防治水平。目前,白内障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眼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白内障病情及其他病变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3.1药物治疗
白内障发生后,病情将持续进展,但是某些药物有助于减缓患者视力损害进展,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E等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晶状体代谢紊乱状态,早期白内障患者口服该类维生素治疗后,有助于减缓病情,但是具体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性。对于中期的白内障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晶状体混浊程度,但是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成熟期白内障患者,药物治疗无明显临床作用,此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3.2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可靠疗法,近年来白内障手术发展迅速,已经为众多患者解决了白内障问题,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常用的白内障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白内障的常规手术方法,可通过囊外小切口将混浊的晶状体核摘除,吸出皮质,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可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视力,临床应用效果可靠。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白内障治疗手术,主要采用超声波技术将晶状体核粉碎,然后连同皮质吸出,随后植入房型人工晶体,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此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创伤性较小,操作精准度较高,可有效减少正常组织损伤,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速度较快,治疗效果较为可靠。对于成熟期白内障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提升生活质量,手术意义重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