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知识讲解
2023-07-05 15:44:48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静
感染科是医院中收治各类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主要科室,感染性疾病则是指因各种病原体感染所引发的疾病,涵盖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比如,各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荨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登革热、狂犬病、艾滋病、炭疽、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阿米巴病、疟疾、血吸虫病,以及各种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所涉及常规知识相对较多,本文将对这方面知识进行全面科普。
1.感染科常见疾病类型及护理原则
感染科常见疾病即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各种急性病,比如麻疹、水痘、猩红热、手足口病、腮腺炎、菌痢、不明原因发热等。而对于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则要坚定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基本原则。
2.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知识
2.1做好环境护理
- 对于感染科常见疾病进行常规护理时,必须要格外注意环境护理是否到位。要保持病房环境始终处于安静、整洁、通风良好的状态。
- 明确不同类型传染病患者要分开收治,按照疾病传染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消毒隔离。
- 病房内必须配备血压计、听诊器,禁止不同病房混合使用、交换使用,并定时做好消毒工作。
- 病房要配备快速手消,每次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离开病房时必须进行全面的手消毒。
- 针对患者分泌物、呕吐物等利用含氯消毒液,根据相关要求予以配比,进行浸泡消毒后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 按照医院医疗废物分类合理归类处置。
- 注重实时跟踪护理,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每次巡视时对患者疾病信息、体温、热性变化、伴随症状予以实时评估记录,尤其像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等患者要观察其肤色、皮疹黏膜疹、呼吸治疗等临床表现。
- 对于有高热症状患者,必须引导其卧床休养,并周期性地给予其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营养食物支持。多让患者饮水,患者出汗较多时也要第一时间为其补充水分。为患者降温时,要及时为其讲解发热成因,告知降温方案。
- 若患者存在皮疹症状,护理时则要让其在保持静卧状态基础上,注意饮食清淡,远离辛辣刺激类食物,时刻关注患者皮疹性质、数量、部位变化,有无伴随症状。患者穿衣上要尽可能选择宽松衣物,床单要保持整洁,及时清理患者皮肤,比如采取温水擦浴(用碱性肥皂),科学修剪患者指甲,皮肤瘙痒处不可随意抓挠。
- 存在腹泻症状患者,医护人员则要实时观察其腹泻次数、腹泻量、腹泻性状,合理判断患者脱水情况,关注患者血压信息,脉搏变化情况,记录出入量,纠正患者水电解质,谨防患者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务必让患者保持卧床休养,并对其肛周皮肤做好针对性护理,比如采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擦抹凡士林油膏等。
- 针对意识障碍症状患者,医护人员要第一时间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及时为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比如将床头抬高20⁓30度,使之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通过胃管性鼻饲为其提供营养支持,周期性为其翻身叩背,避免压疮出现。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隔离目的、意义,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后,介绍病房隔离环境、方法、防护措施等要点知识,科学指导家属安全探视,在此基础上强化巡视,并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使之情绪处在稳定状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隔离治疗护理工作。
2.4健康宣教
做好健康宣教,明确传染源后第一时间予以全面管控,坚定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原则。为广大民众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做好自我防护,注重居住环境整洁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按照疾病传播途径,指导居家消毒隔离的相关措施等。
结语
总之,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知识相对较多,生活中我们遇到一些感染科常见疾病时,必须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谨遵医嘱行事,一般都会取得良好的治疗预后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传染病各种传播途径及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下一篇:牙髓炎是什么?牙髓炎的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