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需要注意的几个误区
陕西榆林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王飞
脑卒中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血管意外”或“中风”,这属于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病发就是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是血管阻塞等原因而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中,从而造成脑组织损伤,并造成患者出现失语、偏瘫及意识障碍等症状。对于脑卒中而言,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若是可以及早发现,并在3小时内送医救治,且重视脑卒中康复,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使其保持健康。但是,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一些患者和家属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些误区不但不利于患者康复,还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基于此,本文就带领大家了解脑卒中康复需要注意的几个误区,并给出合理建议,进而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只有步入后遗症期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在脑卒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许多的患者和家属都错误地认为,只有到后遗症期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实际上临床治疗和脑卒中康复治疗应该是同时进行的。对于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来说,其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使患者尚存的功能得以保留,以此来使各种残疾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降低。就脑卒中患者而言,在病发一个月内的修复能力是比较强的,所以若是患者不存在康复禁忌症,那么越早进行正规康复训练,就可以得到越好的康复效果。
具体来说,当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之后,就可以尽早开始康复治疗。而对于脑卒中轻度和中度的患者来说,在病发24小时之后,就可以开展早期床边康复训练,在训练时应该要循序渐进,并且应该要在监护条件下进行,这样就可以使患者功能得到改善。
2.越早下地走路恢复得越好
对于患有脑卒中的患者来说,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病发后都出现了肢体偏瘫等功能障碍,他们为了可以及早恢复,所以很早就开始下床走路,但是这样的行为并不利于患者康复。因为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若是勉强地站立行走,那么就会使得关节损伤加重,这样就会对肢体的正常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基于此,对于脑卒中偏瘫的患者来说,在肢体功能康复过程中,应该先从翻身到坐再到站的步骤来循序渐进地恢复。具体来说,对于处于卧床期的患者来说,应该要摆放好患者肢体的位置,并鼓励患者要采取侧卧位,保持正确的坐姿,然后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逐渐开展体位转移训练,做好肢体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训练过程中出现机械性损伤。
3.康复治疗只需要简单地拉腿伸胳膊即可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来说,其训练方案都是医务工作者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评估制订的,严格以此来开展训练就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康复。但是,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若是盲目地活动,那么就会出现很多错误动作,还会形成固定的错误习惯,这样就会导致误用综合征,进而造成患者肢体因出现肌痉挛而无法完全活动。
针对这种情况,在痉挛病发的早期就应该要以患者功能能力提高为原则来进行康复训练。例如,关节活动度训练、夹板疗法、痉挛肌肉缓慢牵伸等,这些训练方法都可以使患者的肢体痉挛得到缓解,以此来使肢体功能得到改善。
4.不重视心理治疗
对于一些脑卒中患者来说,因为肢体瘫痪,所以生活不能自理,这时患者心理就会存在严重的悲观情绪,并且时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大发脾气,而家属为了照顾患者的心理就会一忍再忍。就是因为家属这样的态度和行为,所以导致一些患者可以自己处理的事情也要依赖家属帮助才能完成。这种心理不但不利于患者康复,还会因此使患者患上心理疾病。
针对这种情况,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患者应该要积极配合心理治疗,并且应该要在家属的帮助下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始终保持积极客观的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康复治疗,这样才可以尽早康复,挽回生活质量,进而更好地回归家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