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山西太原市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 韩巧新
当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面临各种压力,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化,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尖锐化,家庭观念越来越淡薄,加上一定的遗传因素,最终社会适应不良,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失常。
精神疾病是以个体认知、情感或意志行为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即表现为情绪、思维和行为上的变化。
如何识别其早期症状?性格变得冷淡,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漠不关心,常无故发脾气;工作拖沓,生活懒散,衣食住行需督促;情绪反常、多疑、喜与人争执;紧张恐惧,坐卧不宁;无中生有,内容离奇;行为和习惯改变,大吵大闹,或行为减少,动作刻板、怪异等。以上症状一旦发现,及时发挥家庭护理的作用。
如何做好家庭护理?
一、提高认识:了解精神疾病相关知识,以求遇事不惊,并能以科学的态度帮助患者治疗和康复。
二、心理调适:正确认识疾病,接受现实,避免将不良情绪带给患者;降低期望值,可以减低家属自身的内心冲突;积极学习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与主治医生保持沟通联系,更好地调整心态。
三、提供支持,做好家庭护理。
1.早期发现、陪伴诊治:一旦异常,尽早陪伴就诊,缩短病程,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2.防范危险行为:重视与患者沟通,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如刀、剪、绳索、打火机等);若患者出现自伤自杀、伤人毁物、外走等风险时,保证专人看护,必要时考虑住院治疗。
3.坚持服药:向患者耐心讲解药物治疗作用及重要性,督促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养成良好服药习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如乏力、头晕、流涎、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时要及时就诊。
4.心理支持:家庭氛围温暖,关心患者生活和心理感受;沟通时态度平和,注意倾听,减少打断,及时鼓励;不过度关注其病态行为,接纳患者。如有妄想症状时,勿试图说服,否则会让患者产生误会;对患者提要求每次只提一个,否则会使其无所适从;帮助寻找专业的心理服务,使患者学会应对负性应激事件的技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5.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帮助制定家庭康复计划,与患者平等沟通、商议。对患者既不过分迁就,也不事事包办;鼓励患者学习生活新技能,适时培养兴趣爱好,充分发挥特长,培养自信与价值感,注意量力而行;为患者提供社交机会,充实生活内容;对每一个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和鼓励,避免抱怨和责备,重建患者的自尊与自信。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每个困境,多关爱,让家庭的幸福延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