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不可逆,防控需科学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万雅群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提升,电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各个行业逐步从传统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信息化工作模式;同时生活中人们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加入增添了许多现代化辅助工具,例如手机、电脑等,但是长期接触电子产品加上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很容易造成近视度数的加深以及视疲劳的产生,尤其是青少年儿童。2020年全国小学生近视患病率45.5%,中学生67.7%,大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高达87.7%,高度近视患病率达25%,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增加了高度近视导致致盲概率。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导致的,有遗传因素、用眼习惯、发育等因素;但是近视一旦产生是不可逆的,没有办法治愈或降低,因此近视的“防”与“控”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进行严格的“防”与“控”才能确保近视发病率的减少。
本文主要依据近视的特点与可能产生的原因做进一步调查,具体内容如下:
1.什么是近视?
所谓的近视主要表现是将视线投放远方时,远方的物体较为模糊,近处的物体较为清晰;当眼睛属于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的光线进入眼内,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光线并没有聚焦在视网膜之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导致来自远处的物体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导致眼球前后径(俗称眼轴)增长,使进入眼内的平行光线无法成像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像在视网膜前,近视的患者可以通过配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手术进行矫正;视力一旦出现下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系统的检查,排除是否合并眼科疾病;如果查明已经近视或即将近视,一定要及时矫正或干预,对于青少年儿童还要关注近视的发展速度,定期检查视力、关注眼底健康、以免近视增长过快或导致高度近视的产生。
2.近视分为哪些类型?
近视的分类方法不同类型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根据近视的成因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屈光性近视,这种近视主要因为人的晶状体受到了屈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近视;第二种是轴性近视,这类患者的曲率正常或偏低,眼轴较正常人群长,此类患者容易导致眼底病变的发生。 按照病情变化与病程进展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单纯性近视,这种近视度数一般不会超过600度;第二种为病理性近视,近视度数往往高于600度,且伴有眼底并发症,容易导致致盲性眼病的发生。 按照近视的度数进行划分:分为轻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轻度近视度数在50⁓300度,中度近视在300⁓600度,高度近视超过600度。 26亿,其中19岁以下的近视患者就占有3亿多。近视并不能痊愈,想要改善视力的患者需要进行终身的视力矫正,可以配戴眼镜和手术矫正。
3. 近视的早期提示有什么?
其实近视在发展初期会有一些明显的提示,当发现身上产生这些变化时就能够确定自己已经近视,例如,在观察远处物体时持续性的视物模糊,需要呈眯眼状态才能勉强看清,同时还会有频繁眨眼、揉眼,需要采用拉眼皮、歪头看事物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判断是否已经近视了,是否需要光学矫正。
4.那我们应当如何预防近视?
想要正确地预防近视需要具备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自己在户外的运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尤其是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以此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A.科学用眼,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正确的用眼习惯是预防近视的最有效措施;经典的用眼时间就是“20-20-20”原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远眺20英尺以外的物体20秒钟以上。
B.增加户外用眼时间
据数据显示每天2小时以上或者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尤其是阳光下的户外活动,可以增加体内多巴胺的分泌,此类激素可以抑制眼轴的过快发展,对于还未近视的青少年儿童尤其要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有效预防近视。
C.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科技的进步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电子产品,虽然帮助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但应当做到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尤其在睡前最不应该沉迷于电子产品,因为睡前使用电子产品会严重影响睡眠治疗,导致眼睛不能及时得到休息,最终影响视力。
D.父母更应该注重近视的预防
像是一些父母具有高度近视,此时就需要其引起对眼部的重视,需要做好预防措施,加强对眼部健康的管理。未近视的人员可以在饮食上注意,多吃水果蔬菜,补充自身的维生素,不可贪吃甜食,尤其是油炸食品都是会影响眼睛正常发育的因素。
E.建立视觉发育档案,及时了解儿童的屈光发育情况
目前青少年儿童近视呈现“两多一少”的态势,近视发病率高,高度近视发病率高,近视患儿的年龄越来越小,如何有效地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需要医院和家长、学校紧密联系,对3岁以上的儿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及时了解每一位儿童的屈光进展情况,对于高危儿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