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不定时炸弹”?
2023-07-21 16:57:46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刘宇峰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过去人们称之为先天性脑动脉瘤,事实上先天性脑动脉瘤占脑动脉瘤的70%~80%。同时脑动脉瘤还可以称之为“不定时炸弹”,对此笔者针对这一“炸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脑动脉瘤有什么病状体征?
1.1破裂出血是能够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表现有突发性的头痛、呕吐,严重的患者甚至有突发性昏迷不醒的现象,这些都属于破裂出血的症状;
1.2动脉瘤未曾破裂时,所产生的症状大多为压迫症状,像是瘤体积较大,症状就会较为明显,相应地发生压迫动眼神经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单只眼睛睁不开,眼睑下垂同时还可能压迫三叉神经最终引发面部的疼痛与麻木,这些都与压迫的结构相关。如果是压迫到脑干,还会引起患者全身无力,或者出现其他的症状;
1.3部分患者的动脉瘤还会引起脑梗塞,如动脉瘤体积较大的患者,容易出现血栓,而在血栓脱落之后,还会引起脑部血管的栓塞,从而造成脑梗的表现,这主要与梗塞的部位相关联。
2.动脉瘤的病理和病因是什么?
2.1先天因素
众所周知,脑动脉管壁的厚度与身体其他部位相比同管径动脉仅有三分之二,周围缺少组织的支持,但却承受着较大的血流量,其中动脉分叉部位更是如此,同时管壁中层缺乏弹力纤维,平滑肌相对较少,因为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分叉部还会因此而受到冲击,相同概念的还有临床发现分叉部动脉瘤最多,导致血流冲击方向突出呈现一致。此外,管壁中层存有裂隙,像是胚胎血管的残留与先天动脉发育异常等均是动脉瘤形成的主要原因,先天动脉发育不良不但会发展成囊性动脉瘤,还会逐渐转变成梭形动脉瘤,尤其是动脉瘤患者的Willis环变异多于正常人,而两侧大脑前动脉近端发育不对称主要因素是前交通支动脉瘤的发生,详细解释是动脉瘤实际由发育较好的一侧前动脉进行供应,这一侧的前动脉不但给动脉瘤供血,还会将血供应到两侧前动脉。此外,动脉瘤还会与其他先天性病症共存,如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痣、主动脉弓狭窄、隐性脊柱裂、多囊肾等。在查看许多文献时,也能发现有许多的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的报道,这也是先天性原因的一个佐证。
2.2动脉硬化
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时会导致弹力纤维出现断裂甚至消失,严重削弱了动脉壁的承受压力,从而硬化且造成动脉营养血管闭塞,同时血管壁还会变性。动脉硬化发展最为明显的阶段在40~60岁,这也是动脉瘤好发的一个年龄阶层,从中较容易看出二者存在的紧密关系,尤其是梭形动脉瘤多与动脉硬化有关,也可由于先天性动脉发育不良。
3.脑动脉瘤有什么治疗方式?
3.1开颅夹闭
所谓的动脉瘤夹闭手术实际是一项传统手术方式,主要依据动脉瘤的位置与深浅进行针对性手术。动脉瘤夹闭的基本方法是在头部做一个切口将骨头打开,通过脑子中的间隙展露动脉,并且找到动脉瘤利用各式各样的夹子将其进行夹闭。此手术的要求是维持载瘤动脉通畅的同时彻底夹闭动脉瘤。
3.2密网支架
密网支架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栓塞材料。一般来说动脉瘤是血管壁形成的囊状突起,而此时便可以在血管内跨过动脉瘤释放入密网支架。因为密网支架如其名网眼较为密集且小,能够起到隔绝血管内血液进入动脉瘤囊内的作用,从而减少动脉瘤破裂出血和愈合。密网支架的编织丝比头发丝还要细,它主要的作用机制是血流动力学,并非完全的填塞机制,与既往的弹簧圈栓塞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
3.3介入栓塞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动脉瘤的微创治疗方法。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和动脉硬化有关,有些患者出现了脑血管的畸形、颅内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明确诊断的动脉瘤,如果有手术的适应症,可以进行微创的治疗方法,通过植入弹簧圈进行动脉瘤的栓塞,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动脉瘤治疗时要常规进行造影的检查,评估动脉瘤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影像医学如何帮助治疗骨质疏松症 下一篇:科普:破伤风能治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