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妊娠期高血压
2023-08-02 08:24:44
蒋天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妇产科 广西柳州
妊娠期是女性朋友一生中很特别的时期,等待新生儿出生的过程也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但是,在妊娠期间,很多女性患者都会出现一些相关疾病或者身体不良反应,其中妊娠期的高血压就是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那么,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呢?妊娠期高血压应当如何治疗,如何预防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知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
顾名思义,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在妊娠期间,孕妇的血压持续升高的现象,属于妇产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妊娠期高血压的表现形式较多,除了血压升高之外,还会出现脏器受害、水肿、蛋白尿等现象,更严重者会出现昏迷、抽搐,对于母亲和胎儿的影响非常严重,是导致未产儿或孕妇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妊娠期间,高血压患者出现的比例已经在10%左右,而在世界范围内,在孕期死亡的患者中,有15%都是因为妊娠期高血压。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个孕妇中就有一个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而平均每10个死亡的孕妇中,就有1⁓2名孕妇是由于妊娠期高血压致死,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哪些因素会导致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对女性朋友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孕期症状。一般来说,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肥胖者或超重者更容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如果在怀孕期间,体重BMI指数大于28,则会增高妊娠期高血压出现的风险。
- 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孕妇家族中的直系亲属有高血压患者,那么孕妇本身也会成为高血压的易感体质,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更大。
- 营养状况也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的营养不良,无法吸收更多营养,可能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出现的风险。
- 如果孕妇存在一些隐匿疾病或者内科病史,如抗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高血压等,可能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出现的风险。
在妊娠期间,如果出现高血压,则主要会表现出以下症状。
- 血压升高
- 蛋白尿
- 水肿
妊娠期高血压怎样治疗?
一般来说,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可以住院治疗,也可以在家自行治疗,治疗的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患者可以服用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降压药,用来控制血压;服用一些硫酸镁预防抽搐;服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镇静药用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防止血压持续升高;也可以服用甘露醇、呋塞米等利尿剂;等等。如果采用药物治疗后无法控制高血压,血压仍然处于持续升高或者维持在较高状态,此时需要通过剖宫产、阴道试产等方式终止妊娠。
妊娠期高血压怎样预防?
如果产妇体内的钙含量缺失,则需要多补充一些钙含量;其次,产妇应当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每天至少保证8小时以上的高质量睡眠,从而有效预防血压升高;同时,产妇应当加强饮食营养,尤其是对于平时营养较为薄弱的女性朋友,可以多吃一些营养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牛奶或瘦肉,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产妇应当适度活动,在身体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体重,将BMI体重指数控制在25以下,从而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并且对之后妊娠过程的长期健康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知识,你都知道了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