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病人的血压管理
2023-08-09 09:18:53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 王柳毅
王大爷退休后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在几年前患上了高血压之后也没有在意,没有吃药控制。最近在和小区的朋友们打牌的时候一时激动,突然感觉半边身子不能动了,嘴巴也歪了,吓得朋友们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一检查发现王大爷发生了脑梗死。好在王大爷梗死的面积比较小,在经过抢救之后并没有威胁到生命,出院之后只是左侧的下肢受到了一些影响,行走能力减弱了,需要拄拐了。医院跟王大爷说,在家护理的时候不仅要按时吃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还一定要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不然随时可能复发脑梗死,这可把王大爷吓坏了。那么对于脑梗死病人来说,怎么做好血压的管理呢?
高血压和脑梗之间的关系
高血压指的是血压持续升高导致的疾病,会导致中风、心脏病、肾衰竭等疾病,是由于动脉压升高所导致的,可能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脏功能衰竭等全身性疾病,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瘤、动脉夹层等,由此可见高血压的危险性,而引发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高血压是诱发脑梗的最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导致患者动脉血管硬化,使得血管失去弹性,造成血管壁受损,容易形成血栓以及斑块,如果长时间内脑部不能得到血液供应,就会诱发梗死。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其能引发相当多令人害怕的疾病,而很多人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够全面,就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衰的发生,而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讲,血压是能够进行控制的,控制好血压能够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对于脑梗患者来说,除了要每天坚持锻炼之外,还需要控制好血液,避免脑梗死的复发。
为什么要在家测量血压?
我们已经知道了,高血压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和心脏、肾脏以及血管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有效的降压治疗能够让脑卒中发生的风险降低,同时也能够降低心脏肾脏等靶器官的风险。
在就诊的时候,患者可以将在家监测血压的记录给医生看,医生就能够对这段时间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能够让医生对患者心血管风险以及预后进行预测。除此以外,长期坚持在家进行血压测量,能够避免出现长时间血压变异,辅助鉴别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等。
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化的特点
大约七成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会在急性期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这主要和疼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升高、意识模糊、焦虑以及脑卒中后应激状态有关,但是绝大部分的患者在病发之后的24小时内血压就会自行降低。在脑梗死急性发作的时候,偏高的血压是我们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一定程度的高血液能够让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加快,保持足够的灌流,这能让血液更好地通过侧支循环,增加梗塞区的血流量,让神经细胞死亡能够减少。
但是持续性的高血压或者过高的血压还是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影响,什么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降压呢?如果患者的血压持续性升高,收缩压超过了20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了110毫米汞柱,同时患者还患有心脏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就需要及时使用降压药物进行血压的控制,血压的降低不宜一次降低太多,原则上降压的幅度不能超过原有血压水平的15%。如果患者需要进行溶栓治疗,那么血压必须要控制在180/105毫米汞柱以下,避免发生脑出血。
在脑梗死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之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重新对患者开具药物,通过常规方式进行降压治疗,这个时候进行降压能够有效地改善脑水肿的现象,减少继发性脑出血的发生,减少脑血管所受到的损伤。
在急性期过去之后,患者仍然需要持续性地控制血压,将血压降低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这能有效地避免脑梗死的复发,如果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和肾脏疾病,那么降压的目标应该制定得更低一些,具体目标需要由医生评估患者整体身体状况之后再进行制定。
以上就是脑梗死患者的血压管理相关知识科普,希望各位患者能够重视起血压管理,持续性地管理血压,避免脑梗死的复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