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骨科微创 让您不再谈“术”色变

2023-08-10 09:13:09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   于亚男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认知中,传统骨科手术都是大手术,不仅手术耗时长、手术切口大,患者恢复时间也比较久,术后并发症风险也比较高。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骨科微创术也在临床上得到了全面推广普及,骨科微创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以最小的侵袭、最小生理干扰,达到最佳骨科疗效的目的,其属于一种现代化新型外科技术。本文将对骨科微创相关基础医学知识进行全面科普分析。
       1.骨科微创术特征
       骨科微创术旨在通过小切口,减少软组织剥离,来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比如,创伤骨折手术、关节置换术等,都可以微创术形式体现,患者在术后也能更快康复。其原理便是先在患者患处皮肤组织开一个微小切口,之后经切口置入关节镜、脊柱内镜等,医生按照医学摄像系统,放大病变部位,再根据屏幕所显示病变位置,利用特殊器械来处理病变。目前常见的骨科微创手术有关节镜下关节病变手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术、骨折微创内固定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等。所以,骨科微创术其实也可看作是骨科外科手术的微创化,但是其切口更小、患者组织损伤更小,操作流程和传统开放手术没有过多区别,反而对比传统骨科手术而言,操作会更加精细、复杂,但需要注意的是微创手术,并不等同于小手术,传统骨科手术患者在术前需要进行的检查、医生所需准备手术材料等,对于微创手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2.常见的骨科微创术临床应用
       2.1椎间孔镜术

       (1)当前我国民众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压力较大,颈腰椎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椎间孔镜术作为一种骨科微创术,其所具有的手术时间短、局部麻醉下便可操作、精准定位、切口创伤小、恢复快的特征,使之在治疗颈腰椎疾病方面成为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骨科微创术。
       (2)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作为一种微创关节镜手术技术,在检查和治疗关节病变方面效果也十分显著。传统的关节镜手术通常需要通过两个或更多切口来插入镜头和工具,而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则通过一个切口实现相同的目的。减少了对关节周围组织的创伤,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术后疼痛,加快了康复过程。同时,它也提供了更好的视野和操作灵活性,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关节问题。
       (3)与此同时,对于骨科微创术,我们也要客观对待,其虽然切实改善了传统骨科手术的种种缺陷,但在实际应用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仍以椎间孔镜术为例,该微创术的适应证较为简单,可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颈椎、腰椎疾病时,风险也相对较高,因为其操作孔较小,而人体颈椎、腰椎区域的神经系统比较多,这便要求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2.2关节镜术
       骨科微创术对过去很多医生建议采取保守治疗骨关节病,也可直接予以治疗。比如,膝关节镜术、肩关节镜术、肘关节镜、腕关节镜、髋关节镜、踝关节镜等,大部分关节区域疾病,现在都可借助微创关节镜术予以有效治疗,术后患者后遗症发生率对比传统骨科手术而言也会大幅降低,大部分患者都会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2.3关节镜下单髁置换术
       关节镜下单髁置换术也是骨科微创术优势价值的直观体现,其对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等骨科疾病治疗效果显著,比如,相较传统关节置换术,其无论是手术创伤、术后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都大幅减少,这也为很多老年患者能够早日恢复至健康状态提供了有利参考依据。
       3.骨科微创术优势
       骨科微创术的优势较为突出。比如(1)骨科微创术创口更小,不会留疤。(2)患者疼痛感相较于传统骨科手术更轻。(3)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康复时间被有效缩短。(3)出血较少,且对比传统骨科手术而言,微创术时医生的术野更加清晰,加之所采用超声刀等现代化医疗工具器械,患者出血量也会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可以切实提高患者治疗预后效果。
       结语
       需要注意的是骨科微创术虽然流程可能和传统骨科手术相似,但骨科微创术的核心,其实并非是像传统骨科手术那样,是通过破坏骨骼再生修复内环境,将碎骨拼接至原位、修复固定来治疗患者,而是围绕解剖复位,尽量避免患者组织、功能受到任何损害、影响,来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所以,骨科微创术也不只是简单的手术切口小,而是为了确保患者内环境更加稳定,通过更轻的全身反应、更少的瘢痕愈合、更短的恢复时间、更好的心理效应,来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预后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