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慢性支气管炎如何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2023-08-28 14:47:55 河池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程玲燕
河池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程玲燕
       慢性支气管炎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类疾病,其主要病症特点就是反复咳嗽、咳痰以及气促。此疾病需与其他慢性咳嗽病症鉴别,大多呼吸道疾病甚至于心脏病,往往有支气管炎相类似症状,易出现混淆,为确保临床诊疗开展的有效性,需准确判断,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1.何为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为慢支,就是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出现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理的早期改变,气道上皮细胞纤毛出现粘连、脱失、倒伏,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增生、坏死,鳞皮状上皮化生,并逐渐对黏膜下层平滑肌产生断裂、萎缩,晚期会导致管腔出现僵硬或者是塌陷。
       2.慢性支气管炎诱发因素
       2.1气象因素
       冬季作为慢性支气管炎频发季节,由于寒冷季节对于纤毛运动产生刺激,使其功能减弱,并且对血液循环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呼吸道的不通畅性有所提升,致使此类疾病出现。
       2.2污染因素
       随现阶段社会发展环境及空气问题日益严峻,支气管黏膜会利用气体,比如二氧化碳、氯氧化氮等烟雾,对细胞产生刺激,从而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症出现,对患者肺部产生损伤。
       3.慢性支气管炎病因
       3.1过敏因素
       过敏与慢性支气管炎具有密切关系,慢性支气管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细菌,较多过敏者机体血清存在类风湿因子相对较高,致使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加重,从而提高机体IgG含量,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发生。
       3.2吸烟因素
       吸烟作为慢性支气管炎诱发主要因素,烟草所含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间接或是直接对支气管黏膜上皮产生损害,甚至于是鳞状上皮化生出现,会导致支气毛有所变短,降低其抵抗能力,由于吞噬灭菌而导致支气管痉挛的增加,提高气道阻力,诱发此类疾病出现。吸烟者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概率相比不吸烟者高出4⁓5倍,且发病率与其吸烟量、吸烟时间具有正比关系。因此为降低此疾病发生率,需有良好生活习惯,禁烟禁酒。
       3.3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利用呼吸道感染所致使病情状况加剧,因此肺炎依据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莫拉卡他菌,均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病。
       4.鉴别诊断方式
       4.1病史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状况,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发作频率、咳嗽的性质、咳痰的颜色和量等,以及相关的暴露史(如吸烟、职业环境等)和家族史等。
       4.2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注意观察呼吸道相关的体征,如肺部听诊、触诊和叩诊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常出现肺部啰音、呼吸困难等症状。
       4.3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评估呼吸功能的重要方法,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等指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表现为气流受限,肺功能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气流受限的程度和类型。
       4.4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以评估肺部的病变情况,包括肺气肿、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尤其是在排除其他疾病时,胸部X线检查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5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是直接观察呼吸道黏膜的一种方法,可以检测支气管黏膜的病变情况,观察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等变化,以帮助确定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4.6痰液检查
       痰液检查可以分析痰液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这对于确定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5.鉴别诊断
       首先与肺结核做鉴别诊断,肺结核早期毒性症状并不明显,可能由于慢性支气管炎相关症状所掩盖,可通过痰结核菌、X线检查病灶。其次需与支气管哮喘做鉴别,此疾病发展至后期可能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出现。最后需与支气管扩张进行鉴别诊断,可通过病灶诊断,判定其病变状况。
       如果说平时生活中出现咳嗽、咳痰且时间持续为2年,可考虑是否存在慢性支气管炎;如若如此,患者就需及时就诊,展开相关检查,积极接受治疗。
       总之,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上述方法只为常用的鉴别诊断手段之一,具体的诊断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