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自杀危机干预与心理疏导有哪些?

2023-09-04 10:48:38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7医院医学心理科 吴兴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7医院医学心理科   吴兴曲
       随着生活与节奏的加快与工作压力的提升,我国自杀率逐年攀升,这一点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并带来极大害。从心理工作者的角度来看,通过及时的自杀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员实现对其精神状态的合理调整与安抚。可见,这种干预对自杀问题的预防与控制具有积极价值。本文从临床心理的视角出发,结合相关话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同时总结了相应的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方法,希望进一步促进自杀问题的合理应对。
       一、危机干预
       (一)密切监测自杀者的动向
       在自杀危机干预工作开展期间,心理工作者应及时做好对自杀者动向的密切监测与记录。在具体工作开展期间,应及时做好对相关人员行为的分析,并评估是否需要立即报警。实践表明,通过以上这些工作的合理开展,有利于帮助相关人员及时做好对其潜在自杀情况的评估,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抚,也有助于促进自杀危机干预工作目标的充分实现。
       (二)积极开展沟通交流
       为了实现自杀危机干预的工作目标,相关人员应尝试在干预期间及时与对方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帮助对方实现对注意力的分散与转移,使其注意力不再集中于自杀这一事件上。这一做法可以有效实现对自杀问题的充分应对,并争取更多的时间,从而使自杀者有更多的机会来放弃自杀这一想法。
       (三)落实自杀者的制动干预
       对部分情绪较为激烈的自杀者而言,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制动干预,从而有效做好对其肢体和口腔的合理控制,避免其做出一些自伤的过激行为。实践表明,通过相关工作的合理开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自杀和咬舌等问题的发生概率,对自杀危机干预目标的实现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通常情况下,这一做法主要适用于情绪过激的自杀者。
       二、心理疏导
       (一)做好情绪安抚工作
       心理工作者在面对有自杀倾向的人群时,应及时做好对其情绪的安抚与疏导,从而帮助相关人员及时摆脱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带来的心理负担。这一点对自杀问题的控制来说,可以说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在具体工作开展期间,心理工作者应注意做好对自身言语的合理控制,确保语言和缓,避免使用过激词汇或言语,以免对有自杀倾向的对象造成精神上的刺激。
       (二)积极开展共情工作
       有自杀倾向的人往往伴有较为明显的身心负担,基于此,心理工作者在对相关人群进行引导和干预的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共情工作,从而充分了解相关人员经历了怎样的事情,以便及时结合角色转换的方式站在自杀人群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实践表明,相关工作的合理落实可以帮助心理工作者更好地了解相关人群在情感上的真实感受,并更好地实现与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进行积极心理暗示
       在心理疏导工作开展期间,当了解了自杀者的心结后,相关人员应及时做好与自杀者之间的沟通,并有效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一点对于自杀者紧张情绪的消除与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和辅助价值。在具体的工作开展期间,相关人员应积极引导自杀者对自身的精神状态进行平复,同时帮助自杀者树立起良好的生活信心。在具体做法方面,其应告知自杀者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同时鼓励自杀者从多个角度入手看待问题,并为自杀者谋划相应的问题处理方法和应对措施,这些均有助于帮助自杀者重燃生活的信心。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升自杀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的综合水平,心理工作者应从多个视角出发,对自杀者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这样就可以在对自杀者加以疏导的情形下,进一步实现对其紧张情绪的消除,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与此同时,通过利用和缓的语气和肢体动作的辅助对自杀者进行相应的引导,相关人员可以进一步促进自杀者紧张情绪的及时缓解与改善,这一点对于自杀问题的合理应对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有利于降低自杀率并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