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心肌梗塞的急救知识与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2023-09-22 14:29:43 河北省衡水故城县医院 南素双
河北省衡水故城县医院   南素双
       心肌梗塞(以下简称“心梗”)是一种急性的心脏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是导致这个群体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作时,许多人因不懂得急救知识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到发生该疾病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病情恶化。那么,日常生活中要怎样判断心梗?一旦发生心梗又要如何救护?
       一、心梗的先兆
       通常,在心梗发作前的1到2天内,会出现很多先兆症状,包括:
       1.心绞痛症状加重。心绞痛发作比以前次数增多、频率增大或者是心绞痛发作时的程度变重、范围增大、持续时间更长且疼痛在服用硝酸甘油后不会像以往一样迅速得到缓解。如果身体出现上述症状,则患者和家人就要警惕心梗出现。
       2.无明显诱因的胸痛。一般胸痛时还会伴有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症状。
       3.突然地心慌憋闷。出现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胸闷、乏力、心慌等症状,且症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4.夜间或休息时出现胸痛。一般发生心前区,疼痛多为压迫性闷痛、绞痛、撕裂样痛或烧灼痛,常会伴有大汗、烦躁、恐惧或濒死感,都是心梗发作的先兆。
       5.与劳累有关的其他部位疼痛。例如在劳累或者情绪过于激动时出现的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情况也有可能是心梗的先兆。
       二、发生心梗后如何急救
       医学上,心梗的病因是心脏供血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血管阻塞后,心肌会在大约30min左右后开始坏死,这个过程会长达6-8h。在这期间,越早打开阻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康复后身体状态就越好。临床上,心梗发作1h内如果能够得到有效救治,患者康复后可与常人无异。但如果超过一个半小时,心肌出现坏死,则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随着时间越长,心肌坏死越多,后果也将越糟糕。
       首先,就是要稳定患者情绪。让患者保持安静休息状态,避免其再受刺激。如果患者发病时正在运动或正在劳动,则要立即停止;如果患者处于情绪激动状态,则要尽量平复患者情绪; 
       其次,调整患者到一个舒服的体位。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呼吸顺畅,脑供血充足。当然,如果家中备有氧气,可以让患者立即吸氧,速度控制在3-5L/min ;
       再次,可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300毫克。必须注意的是有出血性疾病病史的患者禁用此方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随时做好心肺复苏准备。
       据不完全统计,在所有因心梗致死的患者中,有超过40%的死亡是发生在院前等待治疗或转运途中。在心梗发生时,尽早正确识别,缩短院前就诊时间,提高康复几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