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不要怕!日常牢记这些!
威武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王长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发生的异常现象,一般包括有心跳过快、心跳过缓以及心跳不规则等情况。而心律失常的日常表现可以是明显的心悸、头痛、晕厥等不适症状,也可以是无症状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它们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严重的时候更会引起危险的心脏问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故此,积极了解一些有关心律失常的知识以及日常牢记要点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关键时候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类病症。
一、了解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
心律失常分为很多种,而应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在目前,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以及窦性心动过缓等。不同的心律失常往往都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以便能够更好地对症治疗。
在通常情况下,心律失常是可以治疗的,具体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同时,大家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方法来改善自己的心律失常情况,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健康心脏,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
二、控制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其实,心律失常和其他很多的心血管疾病一样,都有着一些危险因素的存在。而这些危险因素不仅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因素,还有过于肥胖、饮酒、抽烟等生活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心律失常,保障自身的身体健康。故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好休养生息,控制好自我饮食、生活、睡眠等,并定期进行一些体检,以此来维持自我的稳定。
三、注意休养生息并保持心理平衡
心律失常作为一种严重的病症,当被确诊为心律失常后,大家首先除了要积极地接受治疗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当注意休养生息,保持自我的心理情绪与状态,维持自我的身心稳定,避免心律失常的突发。
1.自我的饮食管理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其首先需要遵循一个健康的饮食规划,饮食的健康摄入将会是大家保证自身的健康的基础。在其中,患者的饮食应当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等微量元素,如蔬菜、水果、鱼类、豆类等食物,以及富含Omega-3的食物。同时,患者的日常饮食还需进一步避免食用过多的盐分和咖啡因等,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到大家的心脏,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2.改变生活方式
改变生活方式的作用在于控制并改善心律失常的病症,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当切实避免过度饮酒和抽烟的情况,因此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以及酒精等刺激物质所给人们带来的健康影响非常深远,甚至于危及患者生命。与此同时,患者还需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在生活中勤加锻炼,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行和游泳等。
3.保持身心的稳定
通过对心律失常的研究发现,不当的情绪问题和过度劳累的情况均会导致心脏节律异常的情况出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控制合理的措施来改善自我的心理情绪,具体可以通过尝试冥想、瑜伽或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来进行,同时也可以寻求其他的心理咨询和帮助来进行。除此之外,大家还需要切实避免过度劳累的情况发生,切实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的情况,同时有效减少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的情况。
四、积极做好规范治疗
首先,对于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的患者,则需要积极展开规范化的治疗以维持其生命和身体机能。其中,药物治疗是关于心律失常通用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有普罗帕酮、维拉帕米等,而具体的用药还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保证疗效和安全。
其次,手术治疗也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方法,像是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严重的心律失常问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和预防危险的并发症。
最后,介入治疗对于患者的病情也有着不错的疗效,心脏起搏器就是其一项不错的应用,它通过对患者植入装置来维持和控制心脏节律,将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总之,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症,大家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并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化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