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如何预防传染病小知识

2023-10-30 15:27:33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叶霄芬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叶霄芬

  听到“传染病”这个词语,你会有什么反应呢?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只要听到传染病,就会快速地远离传染源或者进行消毒,那么,你了解传染病吗?它有哪些特征或者类型?对我们的身体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传染病以及如何预防传染病的小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据临床研究显示,传染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所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和扩散的疾病。一般情况下,造成传染的病原体是微生物或者寄生虫,这类传染病的主要特征是传播速度快、病情较为严重、致死率较高等,让我们对传染病有了初步的认识。传染病的传染源较多,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将病菌传播给另一个人或物种,常见的传染源有:空气传播、体液及排泄物、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因此,为了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便于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将其分为三大类,即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特征有哪些?

  (一)病原体特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传染病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每种传染病都有一种或多种特异的病原体,比如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微生物或者寄生虫。

  (二)流行病学特征

  根据传染病相关研究结果,将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按照不同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点:1)根据病原体散发的强度和传播的范围,将其分为散发与流行两类。散发主要是指某一传染病的发病率与往年相差不大,病例以散在形式发生,同时发病的时间和地点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性,要确定该类传染病是否呈散发状态,需要结合该病在当地发病率现状,且与前几年发病率对比后数据差异性较小,则可确定为散发;流行主要是指某一地区、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传染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往年发病水平,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蔓延,流行范围超过省、国或者洲界,例如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2)重复感染的特征。重复感染主要是指某一种传染病在发病过程中,被同一病原体再次侵袭而引发的感染,最常见的有血吸病、丝虫病、疟疾等。3)复发特征。是指某一传染病的发病过程已进入恢复期或者接近痊愈,但是该病原体再次出现并继续繁殖,造成疾病复发,比如伤寒感冒等疾病。

  (三)传染性特征

  传染性特征是区分其他疾病与传染病的主要方式,在发病过程中,能够将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染给他人。传染病的传染强度和流行特点主要与人群的免疫水平、病原体的种类、数量以及接触病原体几率等因素有关。

  三、传染病有哪些危害?

  传染病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具体的危害需要看感染了什么类型的传染病。比如:1)甲类传染病。又被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两种,起病急骤,短时间内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严重的话会引起死亡,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由于甲类传染病的致死率较高,所以传播的范围较小,但是造成的人口骤减以及出生率与死亡率严重失调的危害不容忽视。2)乙类传染病。这类传染病又被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共27种。这类传染病会造成人体各个组织、脏器或者其他系统出现不同的损伤,甚至导致死亡或伴随有严重的并发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3)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11种。这类传染病的传播范围较广,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还会引起心理恐慌,从而扰乱社会秩序。

  四、如何预防传染病?

  首先,管理传染源。根据实际情况,对已经感染传染病的患者采取医学观察、留观或者药物预防,并按照规定标准对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此外,如传染源是动物,如家禽、家畜,可以采取治疗或宰杀处理,处理时需做好消毒防护。

  其次,切断传播途径。这类预防措施需要将传染病患者与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并采取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避免病原体持续扩散造成大范围传播。同时还需要利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方式,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物品进行灭菌处理。

  然后,做好易感人群的防护措施。针对高风险职业性感染人群,需要及时给予预防措施,防止感染;针对非特殊性易感人群,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规律,进行适量的运动,提高自身免疫水平;针对特殊性易感人群,如老年人群、婴幼儿群体,为有效预防传染病,需要及时接种疫苗,同时减少外出频率,避免与传染病患者接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