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还会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了解下!
榆林市第二医院眼科 朱嘉丽
我国目前有超过1亿糖尿病患者。在成年人群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24.7%⁓37.5%,已有超过3000万人受到影响。此外,糖尿病病程越长,患病率越高,病情也越严重。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到晚期时,患者几乎会完全失明,且无法恢复已丧失的视力。这已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发展趋势。那为什么得了糖尿病还会瞎?让我们了解一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吧!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定会瞎吗?
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都会导致完全失明,但它可以导致视力受损甚至丧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疾病的持续时间、血糖控制情况、个体差异等。在早期和中期阶段,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视力问题。然而,如果不及时控制和治疗,病情可能逐渐恶化,最终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及积极控制血糖非常重要。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以减缓其进展,最大程度上保护视力。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长期患有糖尿病而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之一。它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主要影响视网膜(眼球内的感光组织)。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的微血管,导致血管壁变薄、通透性增加,甚至形成新的异常血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 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在此类型中,视网膜的微血管受到损害,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导致出血、水肿和黄斑区(视力最敏感的区域)的损伤。
2.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在此类型中,有异常的新血管开始生长在视网膜上,这些新血管是脆弱的,容易破裂出血,可能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包括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出血或漏斗状视野,有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眼科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知多少。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糖控制: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的最重要措施。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合理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保持血糖在目标范围内。
2. 药物治疗:根据病变的类型和程度,医生可能会选择给予患者某些药物治疗来减缓病变的进展。例如,在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可以用于抑制异常血管生长,并减少液体渗漏和出血。
3. 激光治疗:对于严重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是常用的方法。激光通过照射病变部位,可破坏异常血管,减少渗漏和出血的可能。
4. 玻璃体手术:在某些严重病变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手术来修复和恢复视网膜功能。这一手术过程包括清除玻璃体内的出血和增殖组织,并可能需要填充气体或硅油来保持视网膜的稳定。
请注意,这些治疗方法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措施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请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预防的途径
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在于管理好糖尿病,以及进行定期的眼科检查。
1.定期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完整的眼科检查,包括散瞳检查、视网膜照相、眼底血管造影等。
2.血压管理:高血压是加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血压管理,对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至关重要。
3.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对于控制血糖和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至关重要。建议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和高脂食物。
4.戒烟:吸烟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戒烟可以显著降低疾病风险,同时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