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2023-11-06 09:30:27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耿丽娜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耿丽娜

  血常规属于医院检验科最为常见的一项检查,但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各样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极易导致血常规检验数据结果失去精准性、真实性、可靠性,影响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后续治疗,所以做好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明确血常规检验期间所需注意事项极为必要。本文将对该方面基础医学知识进行全面科普。

  1.血常规检验概要特征

  通俗来讲,人体内血液会随着循环系统流经身体各部位,所以血液与人体脏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是维持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的“第一要素”,且血液中也含有相当多的成分,在人体生病后,便能在血液中发现这些成分出现变化,继而推断出病变信息。所以,血常规检验本质上就是血液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快速、精准诊断患者病情。

  2.血常规检验范围及功能

  血常规检验范围涵盖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情况、白细胞分类、血红蛋白测定、贫血检验、血细胞数量形态检验等,其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是最为常见的四项检验项目。通过血常规检验,可以了解受检者有无贫血、造血功能障碍等疾病,也能了解受检者身体健康情况;医生按照血常规检验单,便能清楚掌握患者具体健康指数以及可能患有的疾病,之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影像学信息,综合评估后会给出较为精准的疾病诊断。

  3.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3.1严控试剂处理质量

  (1)血常规检验过程,血样送往血液分析仪器设备前,需要做试剂处理。相关人员必须确保血常规检验期间所用试剂等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按要求规范保存试剂,且需注意试剂保质期,过期试剂不可使用并作废处理。

  (2)由于大部分试剂基本都是冷藏保存,取出后切忌立即操作,需要等待试剂恢复室温后再投入使用。且使用过程也要严格分类,不同类型抗凝血剂不可混合使用,并确保比例正常,因为配制比例高,会导致血液内血小板肿胀、破碎,血小板会因此受到破坏,最终检验结果精准性难以保证。也不能将比例配制得过低,否则抗凝血剂效能便难以发挥,检验期间导致凝血,最终引发异常结果及仪器堵塞等问题。

  3.2告知受检者所应注意事项

  为确保血常规检验质量达标,采血人员必须告知受检者检验前所需注意的各类事项,如禁食、禁水的时间,禁忌类药物等,检验前避免剧烈运动,尽可能使受检者将自己的生理状况调节至最好的状态,避免患者血液存在影响检验结果的物质。

  3.3采血操作需专业规范

  采血环节,采血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规范地进行操作,比如,采血动作一定要轻缓、稳定,保障一次针刺成功,谨防患者出现溶血反应。要使用干净的针头、管子、皮下注射。避免采集样本时造成污染、氧化和破坏,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采集到血样后,要及时离心分离血清,或者使用抗凝剂。这样可以避免血细胞破坏,影响检测效果。同时需要注意抗凝剂使用量不足或者过多,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3.4检查仪器设备

  对相关仪器设备做好全方位检查,检验人员要对所用设备仪器功能、特征有明确认知,谨防仪器设备质控问题影响检验结果。所以在检验前,必须对各类仪器设备参数进行合理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转,无故障反应,检验期间所用各类试剂质量达标,参数稳定、负荷规范标准,并对检验室温度、湿度等做科学设置,最大限度避免样本、试剂变质的情况出现,以此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精准、可靠。

  3.5科学选择采血方式

  相关专业医学文献研究发现,静脉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中间细胞含量较低,血小板含量较高,所以采血部位也可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选择采血方式时,可优先考虑静脉采血。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分析,可以看出血常规检验作为一种常见的辅助诊断方法,仪器设备的质量、医务人员操作规范性、血液样本质量等都可能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所以临床实践期间,我们必须严控每个环节,最大限度消除各类不良影响因素,才能保障血常规检验结果精准、真实、可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