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来袭,如何应对多“泻”之秋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农海芬
夏去秋来,凉风习习。俗话说一阵秋风凉,小儿腹泻排成行。近日,因发热腹泻到我院就医的患儿明显增加。入秋后,早晚逐渐转凉,冷热交替之际,细菌病毒最易繁衍,肠道病毒也开始作乱,每年的9—11月都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的高发季节,而且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最多见,4岁以上者少见。让宝妈们焦头烂额的秋季腹泻要卷土来袭了吗?我们应该如何识别及预防?
一、什么是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也称急性胃肠炎)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根据腹泻的持续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急性(<14天),持续性(14~29天)或慢性(≥30天)。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其染病途径大致相同,主要是“病从口入”即粪-口传播,少数由个体接触传播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诺如病毒等)。其临床表现均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将霍乱定为甲类传染病,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定为乙类传染病,除上述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定为丙类传染病。
二、感染性腹泻临床表现有哪些
腹泻: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特征是腹泻,出现频繁的稀便或水样便,有时带有恶臭、血液或黏液。腹痛和腹部不适:儿童感染性腹泻常伴随腹痛和腹部不适,可能表现为绞痛、刺痛或隐痛。呕吐:某些病原体感染可导致儿童呕吐,引起体液丢失和脱水。发热:儿童感染性腹泻可能伴随发热,体温升高是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严重的感染性腹泻可导致儿童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精神萎靡等症状。
三、感染性腹泻治疗方法
饮食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一般不需禁食(严重呕吐除外),口服补液疗法或静脉补液开始后4h应恢复进食,少吃多餐(建议每日6餐),进食少油腻、易消化、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尽可能增加热量摄入。避免进食罐装果汁等,以免加重腹泻。
补液治疗:轻度脱水患者及无临床脱水证据的腹泻患者也可以正常饮水,同时适当予以口服补液治疗。水样泻及已发生临床脱水的患者应积极补液治疗。
抗感染治疗:经验性抗菌治疗,常首选喹诺酮类药物;如分离到病原体,依据药敏试验选用和调整抗菌药物。
止泻治疗:肠黏膜保护剂和吸附剂蒙脱石、果胶和活性炭等,有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黏膜的作用。益生菌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还可以用于治疗腹泻病,能有效减少AAD的发生,能显著降低艰难梭菌感染。益生菌尽可能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时使用。
四、如何应对感染性腹泻?
退烧药:对儿童来说,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如果孩子出现脱水或严重呕吐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爸妈们在给孩子吃退烧药时最好只选择一种,并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的要求给孩子服用。
口服补液盐:当孩子发生高热、腹泻很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这对孩子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危险。所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是第一要务。爸妈们可以在药房购买含有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其中含有钠、钾、葡萄糖等成分,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轻度脱水,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缓解腹泻。如果宝宝的脱水情况不能缓解,需要尽早去医院。
益生菌制剂:急性腹泻使得肠道内大量的益生菌丢失,造成肠道菌群失衡,补充一些益生菌可以帮助肠道重新建立菌群平衡,缓解腹泻。但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不要长期使用。
护臀霜:孩子腹泻频繁,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引起屁股发红、破溃。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的屁屁保持清洁和干燥,才能有效地避免臀红。护臀霜中含有氧化锌、凡士林等成分,给宝宝涂抹护臀霜,可以避免粪便尿液等直接刺激皮肤,保护宝宝的屁屁。
五、如何预防感染性腹泻?
1、婴幼儿最好以母乳喂养:由于母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有助于增强婴幼儿胃肠道的免疫能力预防病毒感染,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增加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如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的食物,饮食多样化和均衡,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免疫力。
2、预防接种:2个月~3岁的宝宝,每年要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以预防轮状病毒腹泻(秋季腹泻)。接种疫苗并不能保证以后绝对不会感染轮状病毒,但是发病率和感染后的症状会大幅度降低。
3、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改变有些农村人畜共舍的生活习惯。
4、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及自来水卫生监督管理,在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需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卫生,实行饮用水消毒。
5、抓好饮食卫生:加强宣传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食品卫生管理。
总结
通过以上讲解,相信您已经初步掌握了感染性腹泻时如何正确应对,请一定遵医嘱服用药物。此外还要提醒您,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食物,注意保暖,少食生冷,少喝冷饮,尽量不食用剩菜剩饭,不暴饮暴食,食物合理搭配,也是避免腹泻的关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