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心衰知识,守护心脏健康
河北沧州沧县医院 杜丞禹
心衰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心脏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相对巨大的影响,其五年存活率甚至仅有与恶性肿瘤相似的程度,但很多人对心衰这种疾病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只有加强对心衰相关知识的了解,并且在发生心衰后及时治疗,人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什么是心衰?
心衰又被称作“心力衰竭”或“心肌衰竭”,是一种因心脏无法搏出同静脉回流以及身体组织新陈代谢所需的血液量相应的血液的疾病。但需要注意的是,心衰这种疾病并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因为多种致病原因导致的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之一,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一般来说,心衰这一疾病的发生有多种诱因,比如心脏瓣膜病就会因心肌的负荷过重而产生心肌肥大与心脏扩大,进而导致患者因心脏收缩性不足而产生心衰;另外,患者原发性心肌肌原纤维收缩功能障碍以及如急性肾炎、中毒性肺炎、重度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都是可能引发心衰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只有在日常生活当中加强对自身身体健康的防护,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体检,才能将心衰这一危险的疾病扑灭在摇篮之中。
心衰的分级与分类
1.按发病缓急划分
根据心衰患者的发病缓急程度,医生通常将心衰划分为急性心衰与慢性心衰。其中,急性心衰往往由于患者的急性心脏负荷增加、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等病症引发,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频发咳嗽甚至神志模糊,若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引发生命危险;慢性心衰则由于患者的心脏负荷过重以及原发性心肌损害疾病等引发,相对急性患者而言病情发作较慢,但也应当及时接受治疗。
2.按病情轻重划分
心衰患者根据其病情轻重可以分为Ⅰ⁓Ⅳ四个等级:Ⅰ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刻意限制活动量,正常活动也不会引发相关症状;Ⅱ级患者在休息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在正常的活动中即可引发疲惫、心悸等症状,因此需要对患者的活动进行轻微的限制;Ⅲ级患者即使在活动量小于正常的活动中也可能引发上述症状,因此需要对患者的体力活动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Ⅳ型患者即使在休息时也会呈现出心衰的症状,如果此阶段的患者参与体力劳动,则会导致其不适感更加严重,因此这一阶段的患者不能参与任何类型的活动。
3.按发病机制划分
根据心衰发病机制的不同,这一级病通常可以划分为收缩性心衰与舒张性心衰两类,而且往往以后者发生在先并引发前者。其中。收缩性心衰的主要特点是患者的心脏增大,同时收缩末期的心室容积以及射血分数下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衰症状;而舒张性心衰则是由于患者的心室松弛性降低,僵硬度增加,进而导致患者的心室舒张期充盈受到限制,同时导致患者的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与心搏出量减少。此时的患者心肌会呈现显著的肥厚,但心脏大小却没有明显变化,其射血分数也没有明显的减少,从而未能表现出明显的心衰症状。
心衰如何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心衰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不同的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同,因此使用的药物却需要根据患者心衰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选择。例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能够抑制患者的血管收缩,改善患者的心肌纤维化;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能够增加患者的尿量,降低患者的血容量,从而降低患者的心脏负担;而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伊伐布雷定等药物对于控制患者的心率,减缓患者心衰的症状也有着良好的效果。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医生则根据患者疾病的类型选择植入除颤器、起搏器、心泵等装置或是采取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移植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心衰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脏疾病,但很多人对这种疾病缺乏认识,因此导致了人们对心衰的危害性的认识存在严重的不足。只有加强对心衰的了解,并且在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进行治疗,才能更好地避免患者的生命受到疾病的威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