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河北省儿童医院 张腾腾
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潜伏期在1-3周,一般而言儿童支原体肺炎具有自限性特点,但是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因此可能会贻误治疗时间,造成疾病进展为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而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黏膜等多脏器损害,提高治疗难度,威胁患儿健康安全。
了解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是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病情的关键一步。一般而言患儿在支原体肺炎后多存在轻重程度不一的临床表现,咳嗽、发热为最主要表现,同时可能合并畏寒、咽痛、头痛以及胸痛等症状。多数患儿体温以中高热为主,或为持续性高热,部分患儿则可能仅为低热甚至无发热症状。咳嗽症状较为普遍,初期以干咳为主,继续发展可能出现痰咳、阵咳,少数可能痰中含有血丝,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多数患儿精神状况良好,多无气促和呼吸困难,而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发展至重症阶段则可能出现肺不张、胸腔积液以及气胸、坏死性肺炎等,威胁患儿生命安全。
支原体肺炎可以发生在任何季节,我国北方地区以秋冬季多见,南方地区夏秋季高发,可引起散发和流行,以飞沫传播为主,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下较易流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3-7年便会流行一次,在肺炎流行时间要减少出入人群密集场所,若必须前往需要按照标准佩戴口罩等加以防护;其次,嘱咐儿童注意保持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等在流动水下洗手,在条件不便的情况下也可使用酒精免洗洗手液清洁;再次,教会孩子正确打喷嚏及咳嗽方式,因支原体肺炎以飞沫传播为主,因此在日常打喷嚏及咳嗽时应先用纸巾掩盖口鼻,并在咳嗽后将其置入带盖垃圾桶,若手边并无纸巾,则可以用手肘遮挡口鼻,尽量减少飞沫向周围喷射;家庭方面要定时通风,适当消毒,同时保证儿童营养均衡,并鼓励和带领儿童适当运动,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升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另外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要及时增添衣服,以防受寒感冒。学校以及幼儿园是最容易出现聚集性感染的场所,需再次强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病毒入侵,学校方面需要制定和执行晨午检制度,注重教室和寝室的通风消毒,早发现、早处理,防止儿童支原体肺炎大范围传播。
总之,支原体肺炎多数预后良好,而重症患儿可能遗留肺结构和/或功能的损害,甚至其他系统的后遗症,需进行长期随访。家长要提升对于该病的重视度,了解病症表现,加强预防,一旦发现类似病症及时就医,以免造成疾病的延误诊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